1954年,周世钊向毛主席提到毛岸英的牺牲,主席说:不能怪彭老总

历史 05-07 阅读:3 评论:0

1951年2月清晨,毛主席醒后洗漱毕,拿起早报。今日新闻令他心情沉重,文字眼前晃动。此时,他刚倒热水欲饮,门口便传来急促敲门声。

毛主席皱眉,感觉敲门声有异。他放下报纸与热水,沉声道:“请进。”

话毕,彭德怀满头大汗急步至前,腰杆渐弯。他哽咽道:“毛主席,我负荆请罪,未能尽托,对岸英照顾不周。”

毛主席猛地站起,碰倒水杯,心中震惊,急切询问:“岸英,他怎么样了?”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

彭德怀意识到周总理未告知毛主席噩耗,或许怕其伤心。但他今日之举,却让毛主席在毫无防备时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彭德怀嘴唇微动,却未出声。毛主席再次询问:“老彭,岸英的情况究竟如何?”

彭德怀艰难开口:“毛主席,司令总部遭敌机轰炸,岸英未能及时脱险,已牺牲。”

“别说了,你先出去吧。”毛主席打断了彭德怀,彭德怀欲言又止,只喊了一声“主席”,便离开了。

老彭,别再说了……

毛岸英在异国他乡牺牲。有人问毛主席是否怪彭德怀,毛主席的回答出乎意料,表示并不责怪彭德怀。

毛主席如何回应?毛岸英牺牲经过怎样?他是在何种情况下英勇献身的?

【毛岸英的坎坷一生】

1922年秋,毛岸英在湖南长沙出生。时值毛主席艰难时期,为避免拖累他,母亲杨开慧携毛岸英返回长沙板仓老家。

但出乎意料,湖南军阀竟极端残忍。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得罪何键,何键无法捕获毛主席,竟掘毛氏祖坟,并逮捕杨开慧与毛岸英。

他们在毛岸英面前严刑拷打杨开慧,目睹母亲被打得面目全非,任何孩子都无法无动于衷。这一幕给毛岸英造成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那天,毛岸英见母亲被敌拖行,耳闻其惨叫,心如刀绞。泪水不止,却难解心痛。他深感无助绝望,目睹母难,幼小心灵留下深刻创伤。

1930年11月,杨开慧牺牲。毛岸英铭记她宁死不屈的品格,她教导儿子为国家、革命、百姓献身无悔。此信念深刻烙印在毛岸英心中,以母亲鲜血生命为代价。

1930年12月,毛岸英获救后遭敌追杀。党组织为保护他与两弟,安排他们至上海大同幼稚园,由牧师董健吾照顾。

董牧师之妻极度吝啬,对三子生活苛刻,常予剩饭剩菜,且粗鲁辱骂。毛岸英与毛岸青两兄弟,在此环境下,饱受难以言说的苦楚。

毛岸龙去世后,两兄弟无法忍受寄人篱下,决定离开董牧师家。他们踏上上海街头,毅然开始了流浪生涯。

在上海街头,毛岸英与毛岸青尝试了卖报、挑担、捡垃圾、拾煤渣等生存方式。母亲教诲他们,不劳而获最无尊严,故再难也未乞讨。

流浪时,他们历经艰辛与苦难,生病、挨饿,还遭毒打。然而,他们坚信父亲定会寻来。

1936年,党组织寻得历经磨难的毛岸英与毛岸青。他们以为能借此见到父亲,结束漂泊。不料,因国内局势复杂,他们被直接送往苏联。

在苏联期间,毛岸英与毛岸青开启了新生活与学习。1946年,毛岸英返华,与分别19年的毛主席首次重逢。

毛主席大病初愈,仍坚持到机场接毛岸英,并罕见地在家设宴,备六菜,邀彭德怀、周恩来等老战友,正式介绍毛岸英给他们认识。

两天后,毛主席令毛岸英换下苏式制服,穿上老式棉衣裤,共食大锅菜与黑窝头,并随范吴满劳模学农。随后,派其至解放区参与土改,赴工厂做工,下基层任翻译。

毛主席知毛岸英不熟国内事务,故欲让其下基层锻炼。通过基层工作,毛岸英可了解劳动人民辛苦,从而真心实意为劳动人民着想。

【毛岸英牺牲】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得知毛主席欲派志愿军支援,毛岸英主动请缨,率先报名,成为志愿军名单首位。

毛岸英与刘思齐新婚不久,鉴于形势严峻,他瞒着刘思齐,毅然决定独自搭乘飞往朝鲜的航班。

毛岸英1950年10月19日晚到朝鲜,25日参加志愿军首战,任司令部俄语口译员和机要秘书。除彭德怀等少数人外,他人不知其身份,皆赞其平易近人、朴实能干、风趣幽默。

10月25日11时,四架敌机掠过司令总部,初以为仅是侦察,不料它们掉头返回,开始对司令部上空投掷汽油弹。

彭德怀命令所有人速离房屋,众人起初均已撤出。但毛岸英忆起负责地图仍在屋内,该地地形复杂且地图唯一,缺失将致作战困难。

毛岸英迅速冲进屋内欲抢出地图,近门时房屋坍塌,大火瞬间将他吞噬,毛岸英英勇牺牲。

得知毛岸英未脱险,彭德怀焦急万分,即刻组织队伍救援。火势被控制后,人们在废墟里发现了毛岸英的遗体。

彭德怀眼眶泛红,未料昨日还与自己共研地图的鲜活青年,今朝已逝。他深感难以向毛主席禀明此事。

那晚,彭德怀致电刘少奇与朱德,通报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刘少奇等人惊愕震惊,鉴于毛主席身体欠佳,他们找周总理商议后决定暂瞒此事,日后再逐步向毛主席透露。

但他们始终未寻得此机会,皆不忍向毛主席告知噩耗。直至数月之后,彭德怀返京。

彭德怀返京首见毛主席,详述经过。毛主席闻后悲伤,仍慰之:“老彭,战场亡人常事,他人之子可牺牲,吾子亦然,无足挂齿。”

毛主席痛心儿子岸英的牺牲,但深知无法挽回。同样,千百万英勇献身的战士也无法重返人间。

夜晚,毛主席难以入眠,提笔写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以此回应毛岸英后事,最终毛岸英被葬于朝鲜平壤公墓,与千万牺牲战士共眠。

后来,周士钊询问毛主席,关于岸英牺牲的责任归属。毛主席的朋友希望明确,这一悲剧的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毛主席闻此言皱眉道:“岸英之死,源于美帝野心。他为保家卫国、朝鲜人民利益牺牲。是我毛泽东之子,自当赴战场。彭德怀无过。”

毛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他将儿子牺牲归因于美帝国主义侵略,未归咎于任何人,彰显了坚定的决心与立场。

周士钊深受毛主席话语触动,理解其对子的深情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责任,举杯向毛主席致崇高敬意,默默表达敬仰与感激。

毛岸英生命虽短,却功绩辉煌,信念坚定。其事迹永载史册,激励世代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