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吁: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印度却私自同美国谈判
上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在巴西利亚召开,期间中国外长王毅拍桌怒斥美国关税霸凌并呼吁: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
谁曾想金砖成员国之一的印度不仅当众拆台,甚至选择对美国“一跪到底”!

巴西则碍于压力发布了“哑巴声明”,其中连美国两个字都不敢提及,而这也意味着11国谈判宣告失败。
那么,印度暗地里与美国有何勾连?莫迪最终又能否如愿?

2025年4月期间,美国出台的关税政策搞得全世界都不得安宁,为了保护全球化贸易的公平公正,中国选择通过金砖国家外长会议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抵制美国的霸道关税政策。
然而,就在金砖国家外长会议举办期间,印度总理莫迪却正在新德里与美国副总统万斯签署“降低关税路线图”。

这场发生在两个地区事件,看似是没有关联的“平行时空”,但印度此举显然是在拆中国的台,使得金砖国家陷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试想一下,印度作为金砖组织的重要成员,其它国家在努力的商量如何对抗美国,他印度反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直接选择了向美国滑跪。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25年4月21日,万斯携印度裔妻子开启对印度的“私人访问”。
为了掩人耳目,美国将这场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访问称为“家庭之旅”。
美印此时偷偷会面,那想都不用想,肯定是针对关税问题展开谈判,印媒也确实爆料了诸多谈判细节。

首先,印度同意将哈雷摩托车关税从50%降至40%,并承诺未来三年采购300亿美元美国能源、军火及战略产品。
而作为交换,美国需要承诺在钢铁关税上对印度“网开一面”,给印度一条生路。
实在是讽刺,中国苦口婆心的劝阻印度不要向美国屈服,否则等待印度的将会是无穷尽的压迫和剥削。

可印度如今的举动,却印证了网友的那句话:印度不是跪,而是看到了取代中国制造业大国的机会,毕竟玩心眼,谁也没有印度厉害。
如果从印度试图通过“让利”填补中国退出后的美国市场空白来看,印度的确有希望成为美国电子产品、纺织品的代工厂,粗略估计印度后续对美出口额将年增40%。
除此之外,印度自己也是美国关税战的受害者,莫迪政府若是能借用反对中国的机会从美国手里争取更多的好处,一来二去之间便能建立相比于中国的对美贸易优势。

美国这个超级大市场,印度早已垂涎三尺,所以当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制裁中国的时候,印度选择了跟风,甚至印度商务部还对此炫耀道:“美印贸易协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但看似印度靠“背叛”两面通吃,可想要做美国乃至于全球生意,印度自身的能力至关重要,或许莫迪从未想过,离开了中国制造的原材料和供应链,他们啥也造不出来。

众所周知,印度与我国之间的关系向来不怎么好,不论是中印边境问题又或是经济竞争,导致两国在各方面的分歧都很大。
更重要的是,印度一直将压制中国视作国家发展战略,因为只有这样,美国才会重视印度,从而送给他好处。
美国此次派出副总统万斯找到印度总理莫迪商谈关税,就是看准了印度的“心病”。

印度作为国际上人尽皆知的骑墙派,他们的政治逻辑就是左右逢源,权衡利弊之后,两边的好处还都想要,所以常常能看到印度政府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决策。
在中美关税大战期间,印度为了给美国纳投名状,二话不说就成了“去美元化”的阻挠者: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宣称“美元是印度唯一结算货币”,并警告金砖其他成员“不得强制要求去美元化”。

随后印度更是对华关税“加码”:印度宣布对部分中国钢铁产品加征12%临时关税,导致中印双边贸易额从2024年的1200亿美元骤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8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跟随美国对中国展开打压,虽然加强了美国的威慑力,但却没有给美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为此,印度一不做二不休,在美国抛出降税和资源合作的诱饵之后,决定计划采购F-35战机及“爱国者”导弹系统,试图通过“军火外交”换取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支持。
而能源方面,印度70%的石油进口依赖中东,莫迪则意图通过与美国签订长期LNG协议,降低对海湾国家的依赖,增强对美国利益的输出。
如此就不奇怪,为什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最近放话称:“印度很可能成为首批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

印度政府在妥协之后,的确能够换取短期利益,但在长期受益面前,他们却早已出卖自己。
印度的绥靖政策,使得印度对美出口增长持续3个月,可随后却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美国消费者投诉率激增40%,市场的入场券可以用政治手段获取,但市场的认可却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可见印度制造业把握不住。

高调跟随美国步伐的印度,无异于公然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而本土企业失去中国供应链支持属于情理之中,外加上印度对于外来企业的无理剥削,导致外企根本就不敢轻易踏足印度。
所以,中国制造业才会被迫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印尼等国家,间接导致印度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120万个。
印度天真的认为,一旦中国被美国关税“锁死”后,他们就能轻易填补中低端制造业市场空白,却忽视了中国在东南亚、非洲的产业链转移布局。

要知道,印度港口卸货效率全球倒数第10,物流成本占售价22%,是中国的2倍。即便获得美国市场准入,其产品竞争力仍受制于供应链瓶颈。
印度钢铁厂80%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中国技术占其产能提升的60%。若失去中国合作,印度钢铁产业可能陷入“低端锁定”。
更重要的是,印度对美出口的电子产品、纺织品中,35%的零部件来自中国。关税壁垒的存在,将导致印度制造业成本上升15%-20%,他们哪来的优势去占领市场。

莫迪政府的“一跪到底”,看似换来了美国关税的暂时豁免,实则将印度拖入了更深的战略泥潭。
当金砖国家通过《反霸权联合声明》推动多边主义时,印度却在华盛顿签署“单边让利协议”;
当中国与东盟、非洲深化“命运共同体”时,印度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与巴基斯坦剑拔弩张。

这场“跪美”闹剧的最终结局,或许正如中国外交部视频《不跪》所言:“妥协退让只会自毁长城,唯有团结斗争才能赢得未来。”
金砖国家如今选择共同抵制美国霸权,自然也会加快“去印化”进程。

参考信源:中国国情2025-04-29《外交部:不跪!》

参考信源:澎湃新闻2025-04-22《万斯偕印裔妻子访问印度,4天行程能否推进美印贸易谈判?》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2025-04-29《王毅: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