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后神经痛,一碰就钻心?按一按这个点,疼痛逐渐退!

健康 05-05 阅读:149 评论: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风吹过旧疤,刀割似的痛;衣角轻擦,像火烧一般的刺——这不是幻觉,是“疱疹后神经痛”在作祟!疱疹,一种看似寻常的病毒性皮肤病,很多人只当它是“长水痘”的亲戚,谁知它的后手才真正令人胆寒。

尤其是带状疱疹之后的“后遗症”——疱疹后神经痛,简直像在神经里埋了一把小刀,一碰就钻心刺骨,疼得人不能睡、不能穿衣、不能动弹。更有不少老年人感叹:“这病,比得癌症都难受!”

但你知道吗?除了药物和治疗,有一个“小小的穴位”,如果按对了、按得巧,真能让这“钻心的疼”慢慢退去。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病理、机制、治疗、穴位调理的秘密,一一揭开。

疱疹后神经痛,到底是个啥?

带状疱疹,也叫“蛇缠腰”、“缠腰龙”,在农村老百姓中并不陌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它是由一种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病原体引起的,这种病毒小时候感染过一次水痘后,就像“潜伏特工”一样,躲在我们的神经节里,一直等机会反扑。

一旦年纪大了、身体弱了,病毒就会从神经中“复苏”,顺着神经跑到皮肤上,引起一串串红斑和水泡,常常沿着“神经带”分布,像蛇一样缠绕身体,极易被误认为是皮肤病。但皮肤的伤口往往一两周就能愈合,真正的“毒刺”藏在皮肤之下的神经里。

有些人即使皮肤好了,疼痛却一直缠着不放,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种情况就是“疱疹后神经痛”。

钻心之痛,是怎么来的?

疱疹后神经痛的本质,是病毒对周围神经的“永久性损伤”。病毒在活跃时,不仅攻击神经本身,还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造成神经组织坏死、变性,神经变得敏感、脆弱,甚至“误把风吹当刀割”,轻微的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痛觉信号。

而神经一旦失控,就像汽车的刹车坏了,疼痛的“油门”却踩到底,哪怕没有刺激,也能自发地产生剧烈疼痛。这种痛,像烧灼、像电击、像针扎,还可能搭配麻木、瘙痒、触觉过敏,并且极难缓解。

临床上我曾见过一位六十多岁的农妇,带状疱疹发病后疼痛持续了一年,连棉衣都不敢穿,冬天只能披块毛毯御寒,夜里常常被痛醒,性格也变得暴躁、抑郁。她说:“这疼,不是病,是折磨。”

谁是“高危人群”?

疱疹后神经痛不是人人都会得,五类人群尤其危险: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

免疫力低下者,如癌症患者、正在化疗者;

睡眠差、情绪焦虑者;

疱疹发作时没及时治疗或盲目搽药者。

研究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中,有超过50%可能发展为疱疹后神经痛。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

药物治疗,能缓解但难根除

目前,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在疱疹发作初期使用能减少神经损伤;

神经调节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能抑制异常神经放电;

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改善情绪、提高痛阈;

局部止痛贴剂:辣椒素贴布、利多卡因贴片;

神经阻滞治疗: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传导;

中医针灸与理疗:应用广泛,常配合中药调理气血。

但这些方法往往只能控制症状,很难彻底根治神经损伤。而且许多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病,用药受限,副作用风险也更大。

这个穴位,可能帮你“关掉疼痛开关”

在中医的理论中,疱疹后神经痛属于“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病因多为外感湿热、肝火内郁、气血两虚、经络阻滞。中医讲:“不通则痛”,疱疹后神经痛就是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结果。

那有没有办法“打通经络”呢?答案是:有!按对一个穴位,或许就能“断电”止痛。

这个穴位叫“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胆经主疏泄、主筋骨,与神经的分布高度一致。阳陵泉有舒筋活络、清湿热、止痉止痛的作用,尤其对“顽固神经痛”有独特疗效。

阳陵泉的刺激方式可以采用:

手指按压:每天早晚各按5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

热敷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感到温热舒服即可;

结合针灸:由专业医生进行穴位针刺,效果更好。

饮食调养,用“内力”修复神经

除了治疗,日常饮食也能帮助修复受损神经。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心主神,调养神经要“三管齐下”。

建议多吃以下几类食物:

补肝肾的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豆、黑米;

养气补血的红色食物:红枣、枸杞、红豆;

健脾助运的黄色食物:山药、南瓜、糯米;

安神养心的绿色清淡类:莲子、百合、茯苓。

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寒凉之物,尤其是羊肉狗肉等“发物”,容易加重局部炎症。

睡得好,疼得少

很多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在夜间疼得更重,这是因为夜晚体温下降、气血运行缓慢,神经更容易“过敏”。要想减轻夜间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是关键。

建议晚上泡泡热水脚(可加艾叶、生姜),热敷疼痛处,睡前听舒缓音乐,避免情绪激动。老年人不妨午休半小时,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疲劳。中医讲“阴阳平衡”,睡眠是调阴阳的最好方式。

情绪管理,疼痛也会“减半”

科学研究发现,情绪波动与疼痛感受密切相关。焦虑、恐惧、抑郁,会让人对疼痛更加敏感。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肝主疏泄,一旦气机不畅,就会加重神经痛。

可以尝试练练太极、八段锦、散散步,或与亲友聊聊天、种种菜,保持乐观心态。有人说:“病由心生”,许多慢性痛,确实是“情绪的投影”。

疫苗预防,是长远之计

预防带状疱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中国已上市的疫苗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能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并发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

农村地区疫苗宣传尚不足,但这笔“预防的钱”,远比治病省得多。很多老人宁愿多吃一斤肉,也不舍得打疫苗,实在是“吃小亏,吃大亏”。

总结一句话:疼痛不是命中注定,调理得法,能让它悄悄退场。

你是不是也有过“皮好了,痛还在”的经历?试过按一按阳陵泉穴位了吗?留言说说你的感受,或许能帮到和你一样痛苦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志勇,赵新民,邱文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10):1023-1028.

[2]李晓梅,刘丹.疱疹后神经痛中西医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04):20-24.

[3]王旭东,马晓敏,李文静.阳陵泉穴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23,43(09):987-99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