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水平最高的5首五律,可以和经典唐诗五律相媲美
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璀璨多姿,熠熠生辉,除了唐诗,其他朝代也有不少好诗,比如清朝。
本文是清诗五律专题,分享清朝5首最精彩的五律给朋友们欣赏,这些诗水平很高,不逊色于经典唐诗五律。
到底是哪5首清朝之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这首诗作于清顺治七年(1650),写明清交战战乱后,作者意外遇见旧友的情景。
诗人在经过离乱岁月之后与老友偶然相逢,差点认不出来他了,作者和好友举杯倾诉,并邀老友移家为邻,诗中写两人相遇、相认、相诉酸辛,一气呵成,一脉贯通。
此诗传达出诗人与故旧相逢的复杂情感,蕴含诗人在明亡之后宁可闲居度日,不肯屈节仕清的强烈感情。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康熙七年(1668年)秋,诗人因在家闲居无事,赴杭州旅游,亲观钱塘江八月大潮,被大潮的雄壮声势所倾倒,触景生情写此咏潮诗抒怀。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观的五律,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声势,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契合当时作者的心境。
闾左称雄日,渔阳谪戍人。
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了陈胜推翻暴秦的历史作用,并赞扬了他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精神。
当时作者屈大均正积极投身于抗清活动,读《陈胜传》发现了与自己思想的共鸣之处,故写此诗抒怀。结合作者本人当时深处困厄而心系故国的处境来看,可知此诗的意图正是借古人自励,字里行间弥漫着强烈的抗清意识。
一自珠崖弃,纷纷各效尤。
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秦楚纵横日,幽燕十六州。
未闻南北海,处处扼咽喉。
作者黄遵宪是上过历史教科书的人物,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大门一次又一次被外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开,其中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国际地位急剧下降,而日本则成为亚洲的暴发户。
清政府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对日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也只有区区八千万日元。
我认为日本二战能够有那么强大的国力侵略中国,这些赔款“功不可没”!
日本从中国获得的巨大利益让其他帝国眼红,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侵华愈演愈烈,这极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黄遵宪这首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历史现实,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见证,诗句中弥漫着诗人对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忧虑和无奈,读之令人动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这首诗写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当年六月三十日,作者章炳麟在上海《苏报》上发表为邹容《革命军》写的序文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遭到清廷逮捕。
邹容第二天获知消息后,挺身自投狱中,自愿承担责任。章炳麟和邹容在狱中互相赠诗勉励,此诗便是其中之一。
此诗用语自然,通俗易懂,激昂慷慨,英气勃郁,作者和邹容不畏强暴,为自由而战的胆量和勇气自然弥漫在诗句间。
清朝最精彩的5首五律分享完了,这些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品格,水平很高,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回味。
朋友们,本文中这5首清诗你曾经读过几首?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