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全部败光,吉林第一股“裸奔”退场
网络百科有个词条叫“裸奔男”,说的是2010年大盘涨势正起的时候,一个来自吉林的股民发帖预测后期走势的事情。
他认为大盘最多冲高至3500-3600点后就会暴跌,还同时还发誓:
“如果预测失败,将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进行裸奔,再西起唐古拉山沱沱河东至上海崇明岛进行长江全程裸泳”。
他的誓言当然是开玩笑的,不过,即使真的要求兑现实誓言他也不用裸奔,因为真的让他说中了,大盘上涨一个月之后果然开始了暴跌。
吉林“裸奔男”没有裸奔,不过,在这一年上市的吉林第一股却在若干年后补演了这场戏,近日,*ST吉药收到了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正式“裸奔”退场。

人裸奔是衣服没了,而*ST吉药的“裸奔”则是把所有资产全败光了。
根据最新的2025年一季报,*ST吉药资产负债率209.72%,负债是资产的2倍还多,这在整个A股恐怕都找不出几家来。
而且,根据历史数据,*ST吉药自2021年起就已经资不抵债了,2021年的负债率是118.67%。
也就说,*ST吉药已经连续“裸奔”4年了,能扛到现在才退场真是个奇迹。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破产重整?
问得好,不是没想过重整,而是努力了一年被法院否了。
早在2023年11月,法院就批准了*ST吉药的破产重整申请,*ST吉药2023年12月就发布了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
然而,直到2024年12月31日,*ST吉药也没能拿出重整方案,2025年3月法院只能裁定终止*ST吉药重整程序。
没人愿意接盘其实只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没人愿意出钱接盘,可见*ST吉药都“裸奔”到什么程度了。
值得一提的是,*S吉药的大股东们也早都“裸奔”而去了。
*ST吉药前十大股东持股总和也只有8.83%,最大的股东也就是实控人卢忠奎的持股仅有1.83%,占比这么单薄的实控人在A股恐怕也是绝无仅有。

*ST吉药全名吉药控股集团,总部位于吉林通化代管的梅河口市,2010年作为吉林省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得名“吉林第一股”。
不过,上市之初的吉药控股并不卖药,它最初的名字也不是吉药控股,而是通化双龙化工股份,而其真正的前身又要追溯到始建于1965年的通化第二化工厂。
上个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白炭黑产业的第一次技术飞跃时期,那些年间,全国各地很是兴办了一批白炭黑厂,其中就有通化第二化工厂。
所谓白炭黑,简单说就是硅酸盐粉末,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农药、造纸、日化等行业,可以把它比喻成“工业味精”,不是主料,但少不了。
彼时东北工业发达,通化第二化工厂建厂第三年就成为了化工部指定的供应商,在计划经济年代,这就算端上铁饭碗了,而这个铁饭碗一直端到了90年代初。
90年代初随着白炭黑工业迎来第二次技术飞跃以及民营经济的崛起,铁饭碗被掀翻了,化工厂的经营形势急转直下,到1996年就濒临破产了。
为了挽救这个老国企,地方政府组织进行了一次重组,同时推出了租赁经营的模式,希望能够起死回生。

所谓租赁经营就是由私人以一定费用承包经营,亏了自己认,赚了归自己,1998年,卢忠奎就是以这样的形式接下了化工厂。
其实,卢忠奎也没有行业经验,他只当过白灰厂的厂长,洗煤公司的总经理,白灰厂卖的是石灰,洗煤公司卖的是煤炭,都和白炭黑没什么直接关系。
而结果也不出所料,卢忠奎租赁了两年,没有任何改善,工厂停产、工人放假,还时时有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地方政府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筹划对外转让,而经营了两年都没起色的卢忠奎就成了收购者,国企就此变成了民营。
机制改革果然是良药,卢忠奎一成为老板之后就妙手回春了,不但扭亏为盈,还投资几百万扩大了产能,然后2010年就成功登上了深交所创业板,证券名称双龙股份。
众所周知,创业板的公司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创新性,二是规模小但潜力大,但如果从现在往回看,彼时的双龙股份真难找出这两个特点来。
首先创新性很模糊,白炭黑理论上属于传统工业,其次,上市之后的4年里营收、利润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至少数据层面是没看出潜力来。

本来的化工业务实在没法找到成长性,于是2014年,卢忠奎就收购了金宝药业,并竖起了“医药+化工”双主业的大旗。
说是双主业,其实心思都放在医药上了,之后就开启了针对医药资产的疯狂并购,连续收购了10多家相关的医药企业,公司名称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吉药控股。
并购果然解决了成长性的问题,2015-2018年营收和利润都逐年飙涨,股价也飙升,不少创始股东就是在这段好时节里“裸奔”而去的。
然而,繁荣只是一时的,不少被收购的企业一过承诺期就变脸了,甚至有的还在承诺期就现出了原形。
2019年,连续并购累计的商誉减值一计提,立刻巨亏17亿,并就此拉开了吉药控股崩塌的序幕。
其实,崩塌的逻辑也很简单,本来的化工业务就没攒下什么余粮,并购的资金都来自于融资和借款。
借贷产生了大量的利息,但被收购的公司现形了,不能挣钱了,就成了入不敷出,加上商誉一减值,资产骤降,自然很快就资不抵债了。
眼看无力回天,卢忠奎和其它实控人一样,第一反应也是跑,只可惜,尝试了几次都没跑掉。

2019年,卢忠奎先是计划物归原主,想把控制权转让给吉林国资委,不过没谈成。
紧接着又与吉林本土企业修正药业达成初步协议,计划把“壳”卖给修正药业,然而,却因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而告吹。
2020年,卢忠奎又转让了部分股权给本草汇医药,并把剩余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了对方,以为总算是找到了接盘人。
结果,对方实力有限,过了一年也没付完剩余收购款,卢忠奎只得收回表决权,重新成为实控人。
之后继续寻找有缘人,但不再有人问津了,而卢忠奎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不得不自己借钱帮上市公司还债续命。
也正是卢忠奎借的债,导致其剩余股权后来绝大部分被司法拍卖,成了一个持股只有1.83%的实控人。
到了2023年6月,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使出最后一招,一纸申请书递到法院,主动申请破产重整,然后就有了前面重整失败的情节。
破产重整是*ST吉药最后的希望,这个希望一破灭,股民自然仓皇出逃,股价迅速被打到了0.21元,就有了前面所说的“裸奔”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