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 2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是痴人说梦”,原因是2024年美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使欧盟购买美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彭博社文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但这些媒体好像都忘了个关键茬儿——美国要是给能源涨价呢? 国际能源市场从来都不是只看量的买卖,价格波动能把账面上的数字搅得天翻地覆。就拿2022年来说,俄乌冲突一爆发,国际油价从每桶70美元蹦到130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量只涨了20%,收入却翻了一倍还多。这账算下来,只要价格到位,别说2500亿,再往上冲一截都不是没可能。 美国能源企业早就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埃克森美孚去年在得州新建的液化天然气终端,专门设计了灵活定价机制,跟欧洲客户签的合同里,一半挂钩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半随现货市场浮动。 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留着后手,只要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就能顺着涨价的东风往上抬价。欧盟就算想拒绝都难,现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从40%降到12%,美国能源成了主要替代来源,议价权早就没以前那么硬气了。 欧盟内部其实也各有小九九。德国巴斯夫集团每年消耗的天然气里,35%来自美国,要是美国真敢大幅涨价,德国化工企业的成本就得飙升。 但法国道达尔却在悄悄增加美国页岩油进口,因为自家炼油厂的设备更适配轻质原油。这种内部的需求差异,正好给了美国分而治之的机会,针对不同国家开出不同价格,总能找到愿意买单的主儿。 更有意思的是美元汇率这层关系。美国能源出口用美元结算,这两年美联储加息,美元对欧元汇率涨了12%。同样一桶原油,用欧元计价的话,欧洲企业实际支付的成本比美元标价高得多。 这种隐性的涨价,美国不用费口舌,市场自己就完成了加价。欧盟就算心里清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总不能为了这点事跟美元霸权硬刚。 那些唱衰协议的媒体,可能忘了能源贸易从来都不只是生意。美国推动这份协议,根本目的是绑牢欧洲的能源安全,顺便挤压俄罗斯、伊朗这些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 价格高低反倒成了次要的,只要能把欧盟拴在美国的能源战车上,偶尔让欧洲多花点钱,美国政府未必觉得心疼。欧盟也明白这层关系,嘴上喊着成本太高,身体却很诚实,去年跟美国签的长期能源合同,期限又延长了五年。 说到底,2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更像是美欧之间心照不宣的幌子。美国需要用这个数字证明自己对欧洲的“能源安全承诺”,欧盟则需要用这个协议安抚国内对能源短缺的恐慌。真到了执行的时候,价格涨上去,总量稍微增点,目标自然就达成了。 路透社和彭博社只盯着2024年的出口总量算算术,却没看透这背后的政治账、安全账,难怪会觉得这协议是无稽之谈。 国际能源博弈从来都是这样,明面上谈的是数字,暗地里较量的是定价权和市场控制力。美国手里攥着能源出口的阀门,欧盟又急需稳定的供应来源,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2500亿交易,最后很可能靠着涨价这招,不声不响就成了现实。毕竟在能源这盘大棋里,价格从来都是最灵活的棋子。
欧盟没跪给特朗普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在美欧贸易谈判期间,欧盟承诺向美国经
【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