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尤其是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后,关系恶化到了几乎导致全面战争的地步。若不是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和双方高层在外交上的巧妙应对,或许中苏之间的战争已难以避免。在那个时刻,任何意外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冲突。
背景
中国早期常用“以俄为师”,并亲切地称苏联为“老大哥”。这一称谓代表着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的友好阶段,也反映了当时苏联在中国革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苏联的援助并非没有复杂的背后动机。斯大林曾公开支持蒋中正,甚至一度认为中国革命注定失败,这差点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此外,苏联的留学生派系,比如王明等人回国后,站在苏联的立场上,对中国革命进行干预,给中国革命带来不少困扰。
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解放战争的展开,人民解放军迫使蒋中正退守长江以南。此时,斯大林提出了“划江而治”的建议,明显是为了分裂中国。在抗美援朝期间,斯大林的态度依旧保守,初时不愿派兵,甚至在武器援助上也有所迟疑,最后仅通过借贷的方式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即使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获得胜利,斯大林也只是被迫同意出动苏联空军。
建国初期,虽然中苏表面上保持友好关系,但斯大林始终对中国保持戒心。赫鲁晓夫上台后,全面否定斯大林的政策,中苏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赫鲁晓夫慷慨地向中国提供援助,尤其是在工业建设方面,帮助中国发展了包括歼7战机在内的一些苏制武器。然而,赫鲁晓夫的援助更多的是为了在全球社会主义国家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并通过援助将中国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然而,这一目的并未实现,最终赫鲁晓夫撤回了在华的专家,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随着赫鲁晓夫的退场,中苏关系并未得到修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中苏关系反而更加紧张。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更具反华性质,他渴望恢复苏联的强大,甚至想成为“第二个斯大林”,以此来压制中国。中苏关系愈加恶化,最终在边境冲突中擦枪走火。
恶化
1969年,随着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两国互相指责、局势变得更加紧张。特别是在3月,中苏边界上爆发了著名的珍宝岛事件,使得中苏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此后,两国完全中断了外交往来,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苏联在远东地区部署了118万大军,中国则迅速进行军事备战,提出了“八亿人民八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口号,西南地区的三线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1969年9月,我国召开了九大会议,会上提出了“大打、再打、打常规战、甚至打核大战”的思想准备。接着,在8月,珍宝岛再次爆发新一轮冲突,边境局势似乎朝着全面战争的方向发展。中国也在边境重兵集结,准备迎接可能的冲突。
此时,苏联内部对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产生了严重分歧。主战派代表人物是苏联防长格列奇科,他甚至建议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而主和派的代表则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他们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勃列日涅夫作为最高领导人,偏向于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试图压制中国的崛起。由于双方的对立和紧张气氛,战争一触即发,局势堪忧。
但这时苏联未敢贸然出兵,原因在于毛泽东的强硬决策与中国已拥有的核武器。中国的核试验成功后,苏联虽然想用核武器对付中国,但也清楚如果开战,中国同样有能力进行核报复。苏联的理智使得两国未爆发全面战争。
会谈
在中苏边境局势紧张之际,1969年9月3日,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去世,9月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越南吊唁。9月6日,苏联领导人柯西金也抵达越南,与周总理几乎错过了会面机会。柯西金本希望借此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会谈,但由于事先没有透露行程,导致两国错过了直接接触的时机。
然而,柯西金通过越南外交渠道传达了想要与周总理在北京会面的意愿。中国方面接到这一消息后,未立即回应,直到9月10日,柯西金在越南停留了几天后,才得到来自中国的回复,最终飞抵北京。9月11日,柯西金与周总理在北京机场秘密会晤,会议持续到下午4点,两人达成了维持边界现状的协议,为缓解紧张局势提供了积极的信号。
这次会谈的时机非常关键,它避免了中苏之间滑向全面战争的风险。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开始了外交部副部长级别的谈判,至1978年,双方共进行了15轮谈判。
点评
柯西金是一位极具政治智慧的苏联领导人,尽管他能力出众,但在苏联高层中却并不受重视。他是苏联领导人中少数不嗜酒的人,显得尤为“另类”。勃列日涅夫则是一位较为平庸的领导人,他执政期间,苏联内部腐化严重,许多高官的子女进入领导层,而柯西金的孩子则选择从事教育工作,远离了政治。
柯西金在1979年对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决策提出反对意见,这让他与苏联其他高层领导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他的“另类”身份使得他在苏联高层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1980年,柯西金去世时,苏联正处于一个盛世时期,但问题的隐患早已埋下。随着西方渗透,苏联的许多问题未能及时暴露,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虽然初衷正确,但过于激进,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如果柯西金接替领导位置,或许苏联还能延续一段时间。然而,历史的车轮已无法倒转,苏联的命运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