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了会晤。在谈话过程中,特朗普的一番关于中美关系的表态让马科斯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和尴尬,甚至出现了欲言又止的场面。这场会谈,原本是马科斯为了解决经济困境和国际事务上的问题而举行的,结果却让他处境更加复杂。
马科斯此行并非偶然,这次访问背后的政治背景极为复杂。菲律宾国内,马科斯政府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民众对政府施政的不满情绪不断升温。经济发展受阻,外部压力巨大。为了应对这些困难,马科斯试图通过亲美政策来提升国际地位,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他不断对中国挑衅,期望借助美国的力量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
特朗普在7月初曾公开表示,如果菲律宾不采取积极行动,美国将从8月1日起对菲律宾出口的商品加征20%的关税。菲律宾向美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电子、矿产等领域,而美国正是菲律宾最大的出口市场。若真如特朗普所言对菲律宾加征关税,菲律宾的经济支柱产业将遭受重创,失业率也可能飙升,菲律宾本就疲弱的经济形势无疑将更加雪上加霜。因此,马科斯急忙前往美国,试图在关税生效前说服美国放松政策。
7月22日,特朗普与马科斯会谈后宣布,美国决定对来自菲律宾的商品征收19%的关税,同时,美国输往菲律宾的商品将继续免关税。尽管这一决定比特朗普最初威胁的20%稍微低了一些,但依旧是菲律宾经济的沉重打击。马科斯原本期待通过讨好美国,在经贸问题上获得些许优惠,但事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
在会谈期间,马科斯询问特朗普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特朗普的回应却让他感到极为震惊。特朗普明确表示:“我不介意他(指马科斯)与中国交好。因为我们和中国关系非常好,实际上,中国的稀土磁体正以创纪录的数量进入美国。”特朗普的言辞还特意看向马科斯,补充道:“我不介意你和中国打交道,尽管如此做。你和中国的交往对我来说完全不会造成困扰。”特朗普此番话一出口,马科斯的面部表情瞬间凝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错愕和无奈。马科斯一度欲言又止,明显不知如何回应,脸色也显得异常难看。
马科斯这次访美,显然有着自己明确的“小算盘”。他一方面希望通过会晤特朗普,迫使美国降低对菲律宾商品的关税,减轻国内经济的压力。另一方面,马科斯也试图借此机会,在南海问题上向美国递交“投名状”。近期,菲律宾宣布向美军开放巴拉望岛的海军基地,该基地距离争议中的仁爱礁仅257公里,显然具有强烈的挑衅性质。马科斯希望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换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菲律宾的支持,从而推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获得更加明确的承诺。
然而,马科斯过于依赖美国的态度,让他在特朗普面前显得有些过于单纯。在访美期间,他一方面大肆吹嘘美国的“强大”,一方面表现出不需要平衡中美关系的立场,似乎想通过一心一意跟随美国来获得更大的支持。但特朗普显然没有按照马科斯的期待行事。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并没有做出太大的让步,依然维持着较高的税率。而在对华关系上,特朗普也明确表示不会支持菲律宾与中国的对抗,这让马科斯的计划彻底破灭。他原本希望通过反华姿态来拉近与美国的关系,结果却遭遇了特朗普的冷淡回应,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支持,反而在国际上落得个尴尬局面。
特朗普如此回应,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首先,在贸易方面,特朗普一直坚持“美国优先”的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关税从其他国家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菲律宾作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特朗普自然不会放过从菲律宾“薅羊毛”的机会。即便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友,特朗普也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加税措施,以获得美国经济的最大利益。
其次,在对华政策上,特朗普显然有自己的打算。虽然美国长期以来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但特朗普也清楚,面对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的变化,中美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仅仅依靠对抗来解决。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稀土等关键资源上,美国也需要依赖中国的供应。因此,特朗普并不希望菲律宾的反华立场影响到美国与中国的战略互动。通过公开声明,他明确告诉马科斯,菲律宾与中国的交往对美国并不构成困扰,意在提醒马科斯不要误以为美国会站在菲律宾一边,去与中国对抗。
特朗普还提到,他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这表明美国更愿意通过与中国的对话与合作,解决两国间的关键问题,从而稳定双边关系。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显然不愿意让菲律宾卷入中美的对抗中,避免给两国关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