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将霹雳-15命名为“死亡天使”,看得出他们很害怕这个导弹

磨时的艺术 2025-07-28 16:51:50

2025年7月23日,美国《战区》网站首次披露了北约给中国“霹雳-15”导弹起的代号:“CH-AA-10 Abaddon”(阿巴顿)。这一命名在军事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阿巴顿一词源于希伯来语,意为“毁灭之地”或“死亡之地”。在《圣经·启示录》中,阿巴顿被描绘为掌管无底坑的使者,统领着一支蚕食人类的蝗虫大军,为人类带来五个月的折磨。作为毁灭之天使,他的形象极具震撼力。北约给霹雳-15起这个名字,无疑是想通过这种富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命名来传达其对这款导弹的恐惧与威慑。然而,这个名字也打破了北约长久以来为中国武器所起代号的传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和北约在给中国武器起名字时,往往采取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命名策略,目的是削弱中国武器的形象与威慑力。例如,中国的歼-10战斗机曾被北约代号为“萤火虫”,这一名称暗示该战斗机的战斗力很弱,像萤火虫一样,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毫无威胁。而歼-20则被北约命名为“费金”,这一名称来源于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中的恶棍角色,象征着一种教唆与危险,意在贬低这款先进战斗机的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约的命名策略逐渐从单纯的侮辱性命名转变为更加充满恐惧和敌意的方式。新的命名方式,显示出北约对中国武器发展迅速的震惊与警惕。

北约的武器命名体系最初源于冷战时期,目的是确保不同语言背景的军事单位能够在作战时准确无误地沟通与识别敌方装备。这一体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华约国家和中国的武器装备上。当时,命名常使用中性词汇,没有明确的褒义或贬义。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北约的扩张,命名的风格开始发生变化,逐渐转向带有明显贬义的词汇。例如,前苏联的雅克-14战机被北约命名为“Mare”(母驴),雅克-32则被称为“Mantis”(螳螂),米-6直升机被命名为“Hook”(吊钩),米格-15被命名为“Fagot”(柴捆),而米格-21则被称为“Fishbed”(鱼窝)。这些名称都试图通过一种带有贬低意味的方式,让敌对国家的武器看起来低劣、无力。

对于那些更为先进且具有威胁性的武器,北约则倾向于使用带有恐怖或毁灭含义的代号。例如,苏联的战略核轰炸机图-82被命名为“Butcher”(屠夫),米28直升机则被命名为“Havoc”(浩劫),卡-50直升机被称为“Hokum”(狼人)。即便是民用直升机卡-26,也被赋予了“Hoodlum”(恶棍)的名字。这些命名反映出北约对这些武器强大打击力的恐惧,试图通过这样的名称给敌方武器贴上负面的标签。

然而,这次命名霹雳-15导弹的变化则透露出更多的无奈与压力。2025年5月7日,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在战斗中使用了霹雳-15E导弹,以160公里的超视距距离连续击落了5架印度“阵风F4”战斗机,创下了空战的新纪录。霹雳-15的双脉冲发动机使其射程突破了200公里,结合双向数据链,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更新目标信息,末端速度保持在4马赫,形成了80公里的“不可逃逸区”。这些技术优势直接导致了阵风战斗机的失败,并让北约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导弹的威胁。

根据印度国防部的报告,阵风的电子对抗系统对于霹雳-15的干扰成功率仅为12%,而对于AIM-120C7导弹的干扰成功率则达到了38%。这无疑凸显了霹雳-15在现代空战中的技术优势,迫使北约不得不承认这一点。霹雳-15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追踪40个目标,其抗干扰能力是AIM-260原型机的三倍。根据美空军实验室的模拟测试,如果F-35战机被霹雳-15导弹锁定,其生存概率将不足15%。相比之下,F-35在对抗俄罗斯R-77导弹时的生存率依然高达32%。

0 阅读: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