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2年,53岁的宋仁宗临时起意,宠幸了一位名叫韩虫儿的打水宫娥。在宋仁宗

勇敢小妹 2025-07-28 14:39:18

公元1062年,53岁的宋仁宗临时起意,宠幸了一位名叫韩虫儿的打水宫娥。在宋仁宗驾崩之后,韩虫儿高调宣称自己怀孕了!但是这一次金风玉露一相逢,却让曹皇后、朝臣,乃至宋英宗都陷入非常尴尬的局面之中。 ​​韩虫儿在宫里本是最不起眼的存在。她负责给御花园的锦鲤换水,每天天不亮就挑着水桶在石子路上走,衣裳总是沾着泥点。谁也想不到,皇帝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宫女。据说那天宋仁宗在花园散心,看她蹲在池边捞落叶,动作笨拙得像只小鸭子,突然就来了兴致,让人把她带到了偏殿。 那夜之后,韩虫儿的水桶还是照样挑,只是发髻里多了支银簪——宋仁宗随手赏的,连封号都没给。 她照旧在池边捞落叶,只是偶尔会对着锦鲤发愣,指尖摩挲着那支冰凉的簪子。 谁也没把这当回事。 宋仁宗后宫本就人稀,晚年更是缠绵病榻,朝臣们心心念念的都是立储,谁会在意一个连名分都没有的宫娥。 直到嘉祐八年春,皇帝驾崩的消息像块巨石砸进汴梁城。 举国服丧的第三日,韩虫儿突然在储秀宫门口跪了下来,双手按在小腹上,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臣妾有孕,是官家的骨肉。” 这话像火星子掉进了油锅。 曹皇后正在偏殿批阅先帝遗诏,听到禀报时,握着朱笔的手顿了顿,墨滴在明黄的绢帛上晕开个黑团。 她入宫三十余年,见惯了宫闱里的伎俩。 当年宋仁宗无子,过继了侄子赵曙(后来的宋英宗)养在宫里,如今先帝尸骨未寒,冒出个“遗腹子”,是真是假,都足够掀起滔天巨浪。 派去查验的嬷嬷回来时,脸色青白交加。 “回娘娘,韩氏脉象……确有滑象。” 曹皇后把笔重重搁在笔山上。 滑脉能作伪,宫里的老法子多的是。可这话不能明说,先帝刚走,质疑他的“血脉”,便是对逝者不敬。 朝臣们更是炸开了锅。 御史台的言官们撸着袖子要上奏,说这必是奸人作祟,意图混淆皇家血脉。 枢密院里的老臣却皱眉,万一真是龙种呢?若处置不当,便是弑杀皇嗣的罪名,谁担得起? 最坐不住的是宋英宗。 他刚登基,龙椅还没坐热,突然冒出个可能继承皇位的“弟弟”,无论真假,都是剜心的刺。 他想处置韩虫儿,却被曹皇后拦了:“先禁足吧,等过了百日再说。” 禁在静思苑的韩虫儿,日子并没变好。 送来的饭菜总是温吞的,炭火也只够勉强不冻着。她每天摸着肚子,眼神忽明忽暗。 有老宫女偷偷说,当年她被带去偏殿时,衣衫上的泥点都没擦干净,官家许是一时兴起,事后连她的名字都记不清。 可她偏要抓住这点“兴起”。 从挑水宫娥到“皇妃”,中间隔着的何止是宫墙,是能让整个家族鸡犬升天的阶梯。 百日丧期刚过,宋英宗的第一道旨意不是处置韩虫儿,而是追封了几位先帝的妃嫔。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抬高先帝后宫的规格——言下之意,一个没名没分的宫娥,不配自称“臣妾”。 韩虫儿却像没看懂,反而闹得更凶,说腹中胎儿踢她,要见先帝的遗物。 这时候,当年给宋仁宗诊病的太医颤巍巍站了出来。 他捧着先帝最后半年的脉案,跪在大殿上:“官家晚年……龙体亏空,早已无力诞育子嗣。” 一句话,像敲碎了琉璃盏。 韩虫儿在静思苑听到这话时,正对着铜镜描眉。 她手一抖,眉黛画歪了,像条扭曲的虫子。 半晌,她笑了起来,笑声在空荡的殿里回荡,像哭一样。 后来,韩虫儿被“送”去了皇家寺庙。 没人再提她的肚子,也没人问那滑脉是真是假。 曹皇后在佛堂里烧了炷香,望着袅袅的烟,轻声道:“一个想攀龙的宫女,一群怕担责的大臣,还有个坐不住的新帝……这局棋,本就没什么赢家。” 汴梁的风,照样吹过御花园的池面。 锦鲤还是那些锦鲤,只是换水的宫娥换了新人,衣裳上照样沾着泥点,谁也不敢再抬头看一眼花园深处的偏殿。 信息来源:《宋史·后妃传》及宋代笔记小说整理

0 阅读:9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