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7月27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尤其是购买他的石

梅梅谈世界 2025-07-28 14:16:36

法新社7月27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尤其是购买他的石油,普京不可能维持这场战争。”   面对美方高调指控,克里姆林宫选择了意味深长的缄默。官方回应仅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能源交易属市场行为”,普京本人更是未置一词。   这种低调绝非示弱,反显出老练的战略定力——俄方深知,此刻任何高调声援反而会给中国套上“联合抗美”的标签,压缩北京的外交回旋余地。而沉默背后,中俄能源协作已通过三条“地下长城”固若金汤:     一是物理通道的不可制裁性。中俄边境的输油管道以每秒2.5米流速奔腾,仅“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年输气量就达380亿立方米,陆路管网完全规避了美国对海运的监视。二是价格机制的“防波堤”。   中俄30年原油协议锁定低于市价15%-20%的折扣,浙江某炼厂因成本比中东油低30美元/桶,年省20亿元,外部关税波动被彻底消化。三是金融结算的“去美元化”。   俄对华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率飙升至99.6%,较三年前暴涨57个百分点,全新支付系统直连两国银行,SWIFT被彻底绕开。当交易既看不见油轮轨迹、又摸不到资金流向时,所谓制裁自然成了挥向空气的木棍。   卢比奥的提案要求对运输俄油的油轮投保方实施制裁,表面气势汹汹,实则步履维艰。白宫内部早已忧心忡忡:若真逼停中俄能源贸易,中国转购中东非洲原油将推高全球油价,最终反噬美国经济。   更讽刺的是,2025年首季美国对华原油出口同比暴跌70%,份额缩水至1.7%,中国甚至连续60天未进口一滴美国液化气——当自家油商都快被挤出市场时,制裁更像为挽回颜面的政治表演。     而“二级制裁”的威胁同样漏洞百出。印度防长一边在北京谈边界,一边在莫斯科验货;巴西在金砖峰会提议能源联合采购;欧盟企业偷偷购买的俄液化气占比回升至15%。   这些国家用行动证明:全球南方已形成“抗制裁联盟”,多边贸易协定正悄然瓦解单边长臂管辖。   尤其当美国自己6月从华稀土进口暴增6倍,却指责中国买俄油“破坏秩序”时,双重标准连本土农业州都看不下去——他们正担心大豆再遭报复性关税。   中俄能源协作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进化成“技术-资源-金融”三位一体的共生体系。   在亚马尔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中国模块化技术出口额超50亿美元;俄远东全球最大天然气加工基地由中企参建;两国北斗与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互通,精度达0.1米。   这种深度绑定让美国试图离间中俄的“拉一打二”策略彻底破产——此前美俄密谈时,美方曾默许俄控制乌东,但要求北约驻军乌克兰,普京嗅出离间计后果断转向北京。     更具历史意味的是金融秩序的重构。金砖国家开发中的替代性支付平台向全球开放,沙特接受人民币购油,巴西用人民币买俄化肥。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他真正面对的已非中俄两国,而是一个拒绝选边站的“全球自助餐”阵营。普京预定9月访华的行程,恰似这场变局的注脚:强权政治的单极叙事,正被管道延伸的铿锵声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电子音逐渐覆盖。   卢比奥的指控虽以“中国支俄”为名,实则是旧秩序守护者对新兴协作网络的无力斥责。   当99.6%的俄中能源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当印度部长笑称“有事解决就是了”,世界已清晰看见:真正的战略韧性不源于对抗的嗓门,而在于互利的根基。   或许正如那条埋在西伯利亚冻土下的输油管——每秒2.5米的流速虽沉默无声,却已改写了二十一世纪的地缘政治语法。 素材来源:北青网 北青网官方账号 2025-07-27 15:10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