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全世界都在围观柬埔寨被泰国爆锤,就是没人愿意替柬埔寨求情,这种沉默背后,是柬埔寨在国际政治版图上的尴尬地位。 柬埔寨的经济对泰国有着近乎绝对的依赖。从日常使用的日用品到工业和民生所需的燃油,大量物资都需要从泰国进口,其GDP规模仅为泰国的十分之一,对泰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2024年,泰国边境海关曾短暂放缓对柬埔寨的物资查验流程,仅一周时间,柬埔寨西港的加油站就出现供应紧张,当地物价在三天内上涨了20%,普通民众的生活直接受到影响。 这种经济上的依附关系,让泰国在冲突中拥有天然的主动权——只需威胁收紧边境管控,就能让柬埔寨在谈判中不得不做出让步。 比如2025年7月泰国关闭波贝口岸后,柬埔寨的货车长龙堵在关口,榴莲、木薯等农产品直接烂在车厢里,边境省份的工厂因原料进不来被迫停工。 柬埔寨在国际社会的孤立,更多是自身行为导致的结果。在东盟内部,柬埔寨常被视为“麻烦制造者”。洪森家族长期执政,国内选举多次被国际观察机构指出缺乏公信力,这让不少国家对其政治体制存疑。 更关键的是,柬埔寨境内尤其是西港,已成为东南亚电诈活动的集中地,大量电诈公司在此盘踞,诈骗范围覆盖周边多国,而当地官方被指存在包庇甚至参与其中的行为,引发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 联合国报告显示,西港有约10万人被迫参与电诈,每年涉案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相当于柬埔寨GDP的一半。泰国、越南等国曾多次要求柬埔寨打击电诈,但收效甚微,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矛盾。 在外交层面,柬埔寨的反复无常也消耗了太多信任。它曾任命与泰国前总理他信关系密切的人员担任要职,还被曝泄露泰国总理佩通坦的私人通话内容,直接干涉泰国国内政治。这种“麦克风外交”不仅激化泰柬矛盾,更暴露了柬埔寨对邻国内政的深度干涉。 此前退出“柬老越发展三角区”合作框架,也让区域合作伙伴对其信誉产生质疑。这些行为让东盟国家逐渐疏远它,冲突发生后,东盟内部多数国家选择沉默,不愿为其发声。 军事上的差距则让柬埔寨在冲突中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柬埔寨的主力装备多为冷战时期的老式坦克,缺乏现代化维护,空军甚至没有具备实战能力的现代化战机,军费预算仅为泰国的十分之一。 冲突中,泰国动用F-16V战机进行边境巡逻,使用无人机对柬埔寨边境哨所实施精准打击,而柬埔寨只能依靠传统地面武器防御,难以形成有效反制。比如2025年7月的冲突中,泰国6架F-16战机仅用20分钟,就炸毁了柬埔寨两个军事指挥中心,而柬埔寨的老式米格-21战机甚至还未起飞就失去了作战能力。 在国际舆论场,泰国通过大量报道所谓“平民伤亡”,塑造柬埔寨“侵略者”形象,而柬埔寨因信息传播能力有限,声音微弱,国际社会的同情自然倾向于泰国。 这场冲突的背后,还藏着稀土资源的争夺。争议地区被探明蕴藏丰富的稀土,而稀土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泰国的强硬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这一资源的掌控欲。 但由于柬埔寨的负面形象和孤立地位,多数国家选择了沉默——支持泰国能间接为自身获取稀土资源创造条件,而支持柬埔寨则缺乏足够的理由,毕竟其过往行为难以获得广泛认同。 国际社会的沉默,并非偶然,而是对柬埔寨长期行为的反应,也是国际政治中现实利益考量的结果。这种沉默,恰恰暴露了柬埔寨在国际政治版图中难以改变的尴尬地位。
惊爆!柬埔寨想让中国“再出手”,这算盘打错啦!柬埔寨和泰国闹冲突,它第一
【3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