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已恶化,中国少将拜会泰军高层,48小时后,泰国婉拒中方调停。 中国国防武官张林宏少将7月23日专程拜会泰国军方最高领导,一番诚恳表态希望中泰柬三方以和为贵,泰国军方当时也积极回应要加强合作。 谁能料到短短48小时后,泰国外交部就明确拒绝第三国调停,坚持双边解决争端。 为什么泰国这么硬气呢?泰柬边境争端一直像根刺一样存在,1907年法国殖民者埋下的“主权陷阱”说起。当年殖民条约把柏威夏寺划归柬埔寨,却把唯一通道留在泰国,这就像在两国边境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2011年两国在柏威夏寺附近爆发激烈冲突,动用了火箭炮、大炮等重型武器,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数万名边民流离失所。 那次冲突后,柬埔寨单方面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可泰国始终不承认其强制管辖权。 如今局势再度恶化,泰国自然担心接受外部调停会让柬埔寨借机推动争端国际化,甚至引入其他域外势力,把水搅得更浑。 泰国国内的政治也不安生,代理总理普坦上台后日子并不好过,6月刚发生“通话门”事件导致前总理佩通坦被停职,他急需在民众面前立威,这时候要是接受中方调停,很容易被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群体指责为对柬埔寨妥协,给政敌留下攻击把柄。 更关键的是,泰国军方在国内政治中分量极重,这次冲突中军方采取强硬立场,主张自卫反击,政府决策时不得不充分考虑军方意见。 2014年泰国政变后,军方全面掌权集三权于一身的例子还历历在目,这种政治结构下,政府很难在军方强硬时做出违背其意愿的决定。 外交平衡也是泰国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中泰关系确实深厚,2025年2月两国还签署联合声明,要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4年双边贸易额更是达到1339.815亿美元。 可泰国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和美国也保持着“非北约主要盟国”的关系。 要是接受中国调停,难免会被外界解读为倒向中国,打破苦心经营的外交平衡。 2014年泰国政变后美国中断军事援助的经历,让泰国深刻意识到在大国关系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还有经济利益的考量,泰柬之间的经贸往来密切,要是外部势力深度介入导致局势进一步紧张,双方经贸关系彻底冻结,泰国的经济利益肯定会受损。 2025年7月冲突升级后,泰国宣布全面封锁边境,柬埔寨也采取反制措施,暂停进口泰国燃料、水果与蔬菜等,这已经让双方尝到了苦头。 泰国自然希望在解决争端的同时,也能为两国经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保留空间。 其实泰国对双边会谈的信心也不是凭空来的,论常规战力和后勤能力,泰国整体优于柬埔寨, 他们觉得可以通过军事施压与外交斡旋双轮驱动,在双边机制下迫使柬方让步。就像2025 年5月柬泰边境冲突后,双方通过直接对话很快达成撤军协议,这让泰国看到了双边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更何况,泰国在东盟区域事务中一直想扮演协调者角色,一旦接受域外大国调停,可能会被外界认为东盟无力自主解决内部争端,这对泰国在东盟的政治威信可是不小的打击。 总的来看,泰国婉拒中方调停,是主权维护、国内政治、外交平衡、军事自信、区域影响力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中泰虽为老友,但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泰国必然会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还是佩通坦敢说!据泰国媒体报道:佩通坦对记者表示:泰国和柬埔寨发生军事冲突的根本
【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