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收回东交民巷,但以美英为首的列强对此却置若罔闻,毛主席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话:“7日内外军必须撤离!” 东交民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那时叫“东交米巷”,是元大都的粮食集散地,商贩云集,热闹非凡。明代,这里进一步发展为农贸中心,外商开始在此交易,街头人来人往,货物琳琅满目。到了清朝,腐朽的政府无力守护这片土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划为列强管辖区,彻底沦为“飞地”。列强在此设立使馆、兵营、银行,悬挂外国旗帜,甚至立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禁止中国人自由出入。这条位于北京核心的街道,成了中国近代屈辱的象征。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列队穿过东交民巷,迈出了收回主权的第一步。这次行动不仅是入城仪式,更是对列强特权的公开挑战。毛泽东早有计划,为确保行动顺利,他派侦察员马句潜入东交民巷调查。马句化装成普通市民,混入巷内,详细记录了兵营位置、岗哨分布和洋兵人数。这些情报为后续行动提供了关键依据,显示了新中国在重大决策前的周密准备。 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发出通告,要求列强撤离东交民巷。苏联率先响应,迅速撤出,仅留少量外交人员。法国和荷兰也陆续执行命令,搬离使馆和兵营。然而,以美英为首的列强态度强硬,对通告置之不理。他们在东交民巷的兵营依然运作,士兵继续巡逻,旗帜高挂,似乎完全不把新中国放在眼里。这种傲慢源于列强长期在华的特权,他们习惯了颐指气使,难以接受新政权的主权主张。 面对列强的无视,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紧急会议,地图上东交民巷的位置被红笔圈出。他点燃一支烟,沉吟片刻,语气平静却坚定地说出了那句震慑人心的命令:“7日内外军必须撤离!”这句话简短,却如同一道最后通牒,传递出新中国不容妥协的决心。命令下达后,解放军迅速集结,擦亮枪支,整装待命,准备执行任务。 东交民巷的收回过程,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果断。列强的傲慢态度在解放军的行动面前土崩瓦解。美英等国最终不得不撤离,兵营被清空,外国旗帜被降下。这条街道的管辖权完全回归中国,标志着新中国在维护领土完整上的重大胜利。整个事件没有大规模冲突,却以压倒性的气势让列强低头,展现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形象。 东交民巷的收回,成为新中国洗刷百年屈辱的象征。1950年1月,列强全部撤离后,街道恢复中国管辖。原使馆建筑被改造为政府办公楼和学校,书声取代了军靴声。毛泽东继续领导国家,指挥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任务,直至1976年逝世。马句归队后参与边疆建设,晚年常取出东交民巷的老地图,回忆那段历史。列强的士兵和官员则随时间淡出历史,无人再提。 东交民巷的故事,不仅是主权回归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起点。这片土地从屈辱的“飞地”变为新中国的一部分,承载了无数国人的期望。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中国的脊梁从此挺得更直。
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收回东交民巷,但以美英为首的列强对此却置若罔闻,毛主席不
古往奇趣角
2025-07-28 09:48:38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