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要是没央视新闻说,谁能信啊!浙江医生在法国,竟然隔着一万公里,用咱国产的手

星球拾光 2025-07-28 09:35:56

这事儿要是没央视新闻说,谁能信啊!浙江医生在法国,竟然隔着一万公里,用咱国产的手术机器人给人切肝癌。   7月19号上午,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会场里坐满了人。   整洁明亮的操作台前,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梁霄教授正坐在那里,在他面前的屏幕上,连接着的是远在一万公里外的手术室的景象。   已经是耄耋之年的吴大爷,正在手术台上等待着自己的命运。   他的肝脏里隐藏着一个危及生命的肿瘤,此刻正等待着被移除,而有能力完成这项手术的正是身在万里之遥的梁医生。   梁霄的手在操作台上轻轻移动,那边的机器臂像是突然活了过来。   3个小巧的机械臂,上面的摄像头成为了梁医生的眼睛,随着远方医生的操作,机械臂精确地找到肿瘤的位置,稳稳地分开周围的组织,干脆利落地把瘤子切了下来。   整套动作看着轻巧,却稳得不像话,病人甚至出血都没有多少。就像梁霄医生亲手在手术室做手术一样。   一万公里的距离,说起来吓人,可那天的信号稳得很,没出一点岔子。   随着梁医生的手轻轻移动,那边机器就立马有了相对的反应,快得几乎看不出延迟。   不到一个小时,这场复杂的手术就已经顺利完成,现场的专家们一下子炸了锅,有人一边拍着视频,一边不住感慨着,脸上全是惊讶。   这手术虽然看着顺利,其实蕴含着极大的困难。   吴大爷的肝早就经不起折腾了,得乙肝二十年,十四年前切过一次肝癌,半年前脖子上刚动过手术。   现在他的肝,就像放久了的烂豆腐,软乎乎的,到处是疤痕。   在手术室进行协助的医护人员后来跟人说,这项手术就跟在烂豆腐里挑小石子似的,万一发生一点点意外,病人就会陷入生命危险。   更要紧的是,机器臂只能够在0.1毫米那么小的地方动,网络要是晃一下,后果真不敢想。   好在国产的机器臂经受住了这个考验。   它的“眼睛”是高清摄像头,能把血管放大十倍看,一点细微的纹路都清清楚楚。   “手指”比人手还灵活,能转七个方向,连针线打结都做得有模有样。   手术过后,瘤子没有一点残留,病人的肝脏变的干干净净。   有人不明白,让梁霄飞回来做不行吗?   这种远程手术也并非是他们第一次进行。   去年二月,他们就用5G技术,使用这种设备帮助一名远在新疆的病人切除了胆囊。   梁霄他们心里清楚,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也没有足够多的优秀医生分布在各地,很多偏远地区的病人是得不到好的医生的救治的。   在网上发酵之后,远程手术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   有人说,终于不是用外国机器了,咱自己的设备也能上世界舞台。   有人问,什么时候这种设备能普及到不那么发达的地区,就不用每次老人生病都要跑老远去大城市了。   还有人说,这才是真本事,比娱乐八卦带劲多了。   大家夸这是“国产牛”,不是没道理。   咱们自己的医疗设备,能够连接杭州与法国,去帮助医生完成挑战性如此大的手术,而且还那么安全稳定,怎能不让人心生自豪。   高端医疗设备的进步,是科技与医疗完美结合的展现,更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   说起来,这场远程手术还有个特别的背景。   当时正在举办机器人外科学会年会,从几十个国家来的近两万名外科专家都在现场看着。   这可是国际上挺有分量的学术会议,能在这儿成功完成折翼堪称奇迹的手术,等于把咱的科技手段亮给了全世界看。   浙大邵逸夫医院所做的努力,也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件事所展现的那么简单。   从设备的创新和研发,从技术设计到临床怎么用,他们都时刻紧跟着,一步步琢磨着改进。   就像这次手术,不光机器臂精准执行指令,图像传得清楚,连远在法国的医生和杭州手术室之间的通讯都顺顺当当,这些细节里都藏着他们的功夫。   现在这国产机器臂已经在全国三十多家医院用上了,做了两千多台手术。   这场跨越一万公里的手术,就这么实实在在地成了。   没有太多花哨的说法,就是让大家看到,医生坐在法国的会场里,真能给杭州的病人做手术。   往后,可能还有更多地方的病人人,能这样安安稳稳地享受到专家的治疗。

0 阅读:46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