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黑龙江五常县原日伪法院看守所,工人们在修缮因暴雨而坍塌的一间房屋时,

戴梦维丽丽 2025-07-26 23:44:05

1948年,黑龙江五常县原日伪法院看守所,工人们在修缮因暴雨而坍塌的一间房屋时,蓦然发现了一个装在玻璃缸内的人头。 最先发现它的工人说,原本以为是以前的腌菜缸,盖子还封得死紧,可等看清里面泡着的东西时,谁都不说话了。 吓归吓,人还是得叫来的。 县里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干部一见,脸色当即变了。 他们认出来了,那是抗战打到最凶时,失踪已久的第十军军长——汪雅臣。 这名字在当地人心里,不是谁都敢随口说的。 不是怕,是敬。 一提“双龙将军”,老人小孩都知道,那是曾经把日伪军打得不敢出五常县的硬汉。 从抗战最残酷的山林战场,到这间阴冷老屋的一角,七年无声无息。 那是场迟到的相认,也是一段惨烈历史的开口。 汪雅臣其实不是正规军校出来的,他1911年生在山东莱阳,那年清朝正亡。 家里太穷,后来实在活不下去,只能举家逃荒,一路往北,落到了五常。小时候他叫“祥子”,上没学、下没地,十几岁就在地主家做长工。 他干过的活儿,门槛都低得让人心酸,砍过树,伐过木,挑过大粪。 有年在林区干活,正赶上山匪下山抢人,整个工棚一锅端。 他被带进匪窝,给硬塞了个号儿:“双龙”。 按说这种入伙,跟卖身差不多,可汪雅臣这人怪,他是认死理的。 宁愿跟着土匪打仗,也不愿抢百姓粮,他一看人家欺负老乡,就上去劝,还被头子打过。 结果这帮人渐渐听他的,什么活能干,什么不能碰,规矩也有了点样。 到1929年,东三省的东北军出手围剿土匪,一锅端的局面下,汪雅臣没跑。他硬是在战斗中站住了,被收编进了东北军,算是彻底从“胡子”变成了兵。 但这种“兵”,好景不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爆发,他所在部队很快就投降了日军。 他没多想,带着几个兄弟拿了枪就走,那一晚他们没吃饭,走了三十多公里,只为了离鬼子远点。 他跑回五常,在山里又拉起了旧号:“双龙队”。 可这回不是土匪,是抗日义勇军,他明白一件事:想活下去,要先打出去。 人少是硬伤,十几个人,打不了大仗,更守不住地盘。 汪雅臣一边打,一边找人合兵,听说附近有个叫张保胜的队伍,人多枪多,他就去搭话。 没几天就投了靠,可发现那队人根本不是为抗日,而是打着抗日的旗号干抢劫的事。 张保胜绑票勒赎,横行乡里,汪雅臣看不下去,多次规劝,被当成碍眼的“清流”。 矛盾到头,一次争执中他拔枪,一枪毙了张保胜。 那场火并惊天动地,最终他把队伍重新整编,换了面孔、立了军纪,还起誓以后只为抗日,不负百姓。 他打的第一场硬仗,是在舒兰,带着刚收编的一百多人,夜里突袭了日伪据点,端掉一个碉堡,还缴了十几支三八大盖。 队伍越打越大,三年不到,从几十人发展到两百余众。 他跟赵尚志、张兰生取得联系,正式并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第八军,汪雅臣任军长。 不久,部队又被划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他依然是军长。 这时候他才26岁,但已经是战场老将。 他的打法讲究快狠准,1936年那年秋,他带人突袭桦皮厂的伪“讨伐队”,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三十多人打了不到一个钟头,拿下敌阵,俘敌六十,缴枪四十。 消息传开后,“双龙”这个名字在伪军中成了梦魇。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一度跟第四军李延平会师,在苇河等地并肩作战。 几次行动下来,两军合力,收复多个据点,还清除了不少伪军据点。 每次胜利,他不大会讲场面话,只说:“能活下来,就是运气好。” 但命运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到了1940年,敌人发动全面清剿。 东北抗联内部开始整编缩编,汪雅臣的第十军被精简为第八支队,主力只剩五十余人。 山林间转战游击,白天不敢点火,夜晚靠雪融口渴。到了冬天,实在扛不住,他们在尖子山设下越冬密营,准备咬牙熬过冰封的季节。 可惜这个密营被叛徒泄了密。 敌军一个营兵力扑来,一寸一寸搜山。他们边打边撤,最后被困在了九十五顶子山。 大年三十那晚,五常的老乡仍不忘山上的兵,有人背粮食、有人挑柴火,冒着冻死的风险来送东西。 汪雅臣看着这些人,默不作声,最后只说一句话:“把他们送下山,别留。” 部队实在打不动了,他做了决定。 让副军长张忠喜带人突围,自己留下十几个兄弟做掩护。 战斗开始得很早,天还没亮枪声就响起来了,张忠喜刚冲到高地,胸口中弹,整个人滚下了坡。 西边山头上,汪雅臣还在打。 他左臂中弹、腹部也中了一枪,还抱着机枪坚持射击。 战士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他一人,倒在雪地。 敌人冲上山,看他穿的是军装,还带编号,就知道这不是普通兵。 他昏迷过去,被抬下山,一路上流的血把雪染成红黑色。 他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敌人手里。 日伪军把他的遗体绑在县城大街的电线杆上示众几天,之后割下头颅,封入玻璃缸,藏入看守所地窖。 他们准备献给关东军指挥部,换点“战绩”。 七年就这么过了。 1948年那天,地面塌了,盖子开了,玻璃缸里的他,又重回人间。 那颗头颅被妥善安葬,入土为安,他战斗过的蛤蜊河子村,也在那年改了名,叫“双龙村”。

0 阅读:252

评论列表

A老马识途m

A老马识途m

2
2025-07-27 16:02

打日本鬼子的英雄,永垂不朽。烈士的头颅现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