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听着像编的?可它真发生了!河南郑州,一个刚两岁七个月的小男孩,抱着本厚厚的

红豆咚咚 2025-07-26 19:02:30

这事儿听着像编的?可它真发生了!河南郑州,一个刚两岁七个月的小男孩,抱着本厚厚的《伤寒论》(就是古代讲治病的书),小手指头点着书上的字,奶声奶气地念:“太…阳…病…”“疟…痢…” 好些大人都念不顺溜的字,从他小嘴里蹦出来,还挺清楚!旁边录视频的妈妈,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妈妈不信邪,故意往前翻,指着个更绕口的“疟”字:“宝宝,这念啥?”小家伙眼珠一转,脆生生答:“疟!”再指个“痢”,答得飞快:“痢!”更绝的在后面。妈妈试着问:“那书上写的‘头项强痛’是啥意思呀?”小娃娃小手一抬,直接按在自己后脖颈子上,小脸一皱:“这里,疼!还硬邦邦的!”翻到讲“发烧”的地方,他还伸出小胖手,摸摸妈妈额头,学着大人样:“妈妈,烫!喝水!”——嘿!这可不是光认字,是把书上那些文绉绉的话,跟身上哪儿不舒服,对上号了!   孩子妈赶紧说:“真没特意教他看医书!”关键在带娃的姥姥。姥姥带娃有妙招:家里到处贴字卡!冰箱上贴个“冷”,衣柜上贴个“衣”,天天看,天天念。姥姥还有个习惯,喜欢抱着小外孙坐在书桌前,自己翻那本老医书,嘴里念念叨叨,说是“让娃听听声儿,沾点书香气”,压根没想他能懂。听说娃真认识医书上的字了,姥姥乐得直拍大腿:“哎呦喂!我说这小家伙听书时俩眼放光,跟能听懂似的,原来真钻进去了!”   视频一上网,可热闹了: 有人直呼神奇: “这娃是古代大夫转世吧?”“忘喝孟婆汤了!”“天才啊!以后肯定是个名医!”   有人死活不信: “两岁半?话还说不太利索呢!假的吧?”“肯定是大人教了好多遍,孩子学着说!”“拍视频博眼球的吧?”   翻翻孩子更小时候的视频,明白了点:这小家伙一岁多就开始看姥姥贴的字卡。姥姥的法子其实特简单——把字“种”进生活里!看见冰箱贴的“冷”,就摸摸冰箱说“凉凉的”;看见衣柜贴的“衣”,就指指衣服。天天这么“泡”着,孩子对字就特别有感觉。姥姥念医书,也是这个理儿,声音听多了,字好像就变“熟”了。   现在网上有人喊“神童”,有人说“别捧太高”。姥姥倒是一点不慌:“他想玩泥巴就玩,想翻书就翻,随他高兴,不逼他。”   我是这样觉得,甭管他将来是不是“神医”,这事儿倒给咱提个醒:孩子的小脑袋瓜儿,潜力大着呢!有时候让人瞪眼的“本事”,可能就藏在大人日复一日的陪伴里——像姥姥那样,不刻意教,就是陪着看、陪着念,让知识像空气一样,慢慢“泡”进孩子的生活里。   你家娃有没有突然蹦出句让你大吃一惊的话?你是怎么带孩子“玩着学”的?欢迎一块儿聊聊!

0 阅读:1
红豆咚咚

红豆咚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