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31岁的张作霖娶了18岁的许澍旸,大婚之夜,他搂着许澍旸的细腰并提出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26 14:58:36

1906年,31岁的张作霖娶了18岁的许澍旸,大婚之夜,他搂着许澍旸的细腰并提出要求,但许澍旸提出的要求却让他进退两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6年,时任奉天巡防营统领的张作霖迎娶了第四位夫人许澍旸。根据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张氏家谱》记载,许澍旸生于1888年,辽宁黑山县人,父亲许维堂是当地铁匠。婚礼在奉天城内张作霖公馆举行,聘礼包括银元200块、绸缎20匹。 许澍旸进入张府时带着母亲同住,这在当时的大户人家中并不常见。据张学良回忆录记载,许澍旸性格要强,婚后不久就向张作霖提出想接受教育。1907年,她进入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旁听,成为该校少数已婚学生之一。 学校档案显示,许澍旸在校期间学习国文、算术、地理等课程。但仅过了三个月,她就因“家务繁忙”退学。 实际原因是张作霖认为姨太太抛头露面有损颜面。退学后,许澍旸在家中延请教师,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1912年,许澍旸生下长子张学铨。此后陆续生育张学思(1916年生)、张学铨(1919年生)等子女。在教育子女方面,她坚持让孩子接受新式教育。1922年,张学思入读奉天模范小学,学费每年60元,与普通人家孩子同班学习。 根据奉天模范小学1923年的记录,张学思入学时穿着朴素,每天乘坐普通马车上学。班主任王振华在评语中写道:“该生品学兼优,待人谦和,无纨绔子弟习气。”这与许澍旸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1928年张作霖去世后,许澍旸带着子女移居天津。她在天津租住法租界一栋二层小楼,月租金45元。期间她聘请家庭教师,督促子女学习英文和数理化。张学思1934年考入南开中学,1936年赴日本留学。 抗战爆发后,许澍旸拒绝与日本人合作。1938年,她变卖首饰筹集路费,带着家人辗转到达重庆。在重庆期间,她靠变卖家产维持生活,坚持让子女完成学业。张学思1940年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1946年,许澍旸随子女赴美国定居。她住在纽约皇后区一套两居室公寓内,靠子女供养生活。期间她订阅《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国内局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多次表示想回国。 1950年,62岁的许澍旸从美国返回中国,定居北京。她被安排住在东城区一处四合院内,享受统战人士待遇,每月生活费150元。回国后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张学思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军区参谋处长、海军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在回忆母亲时说:“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重视教育、追求进步的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据其保姆刘淑芬回忆,她每天必读《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对国家大事十分关心。1973年,她因身体原因搬到北京医院居住,仍坚持每天听广播了解时事。 许澍旸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从一个铁匠之女到军阀夫人,再到爱国民主人士,她的人生轨迹反映了中国近代女性命运的变迁。她重视教育、培养子女成才的做法,在那个时代具有进步意义。

0 阅读:242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