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特朗普终于在公众面前暴露出健康问题,尽管当天的重点是他签署芬太尼法案的仪式,然而他手上明显的淤青和身体的不适却成了媒体热议的焦点。随之而来的白宫声明表示,特朗普被诊断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回顾历史,白宫似乎并不关心每位总统的健康状况,早前拜登刚刚卸任不久就被曝出患有前列腺癌,曾经嘲笑拜登的特朗普,如今自己也面临着类似的健康困境。这一切无疑让美国社会陷入了动荡,激发了全美1600多个城市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然而,特朗普的病情并非唯一困扰他的事。近年来,美国的财政状况日益严峻,而作为美国债务最大持有国之一的中国,竟然在短短三个月内悄然减持了280亿美元的美债。这无疑让特朗普在内忧外患中感到更加动摇。他的总统位置,能否继续稳固,成为了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环球网等媒体报道,2025年7月16日,特朗普在签署芬太尼法案时表现得十分激动,他拿着一位因芬太尼过量死亡的小男孩的遗像,泪流满面,誓言向孩子的母亲保证,中国必定会对生产芬太尼的犯罪分子施以死刑。这一表态引发了公众广泛讨论,尤其是特朗普一度批评中国未能兑现芬太尼走私问题的承诺时,现在却转而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很多媒体纷纷猜测,特朗普是否又在为美国的政策找到了新借口,甚至可能将芬太尼问题作为与中国对抗的一个重要战略点。
然而,特朗普身体的变化才是引发公众关注的真正原因。在签署法案时,他的右手背上可见大片淤青,左腿的肿胀和步态的不稳也让人不禁担心。特朗普一度需要助手的搀扶,这与他往日精力充沛、风采十足的形象截然不同,难道他真的生病了?还是发生了其他不可告人的事情?这一系列疑问迅速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要求白宫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最初,白宫并没有对此作出太多回应,然而在外界的压力下,白宫秘书莱维特在记者会上解释说,特朗普确诊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虽然这种病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且通常并不严重,但这一解释显然没有得到民众的接受。许多人对这种健康状况心存疑虑,特别是在今年5月,刚刚下任的总统拜登也被曝出患有前列腺癌。在同一年内,两位总统相继患病,让美国公众对白宫的健康体检机制产生了不信任感。这种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特朗普是否能够继续担任总统的质疑,尤其是他已经79岁高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特朗普病情被公布后,随之而来的是全美范围的大规模抗议活动。1600多个城市的民众走上街头,反对特朗普的移民驱逐、削减医疗补助和贫困救助等政策。这一天恰逢民权领袖约翰·刘易斯逝世五周年纪念日,抗议活动因而显得更加具有象征意义。人们愤怒的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抗议声浪也让当地警方的力量出现了失控的局面。
而特朗普最为担忧的,莫过于美国各地的州长们已经开始联合发声,要求联邦政府对特朗普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总统的健康无法胜任未来的领导职责,他们要求特朗普立刻辞职。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面临着经济方面的严峻挑战。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这次的减持金额达到280亿美元,创下了近十七年来的新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英国却逆势增持美债,依然稳居美国债务的主要持有者。
中国减持美债的举动,意味着美国的财政状况愈发岌岌可危。过去,美国依靠美债市场的巨大需求,获得了巨额融资,但如今,中国作为最大债权国之一,开始主动减少美债持仓,这对美国的财政稳定性造成了直接冲击。美国的财政赤字飙升、滞胀压力加大,同时信用评级屡遭警告。美元不再如过去那般稳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全球投资者开始对美债市场产生疑虑,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正遭遇挑战。
中国减持美债,不仅是对美国债务市场的一次精准打击,也标志着中美金融战的升级。美国长期以来通过“金融制裁”和“贸易战”来转移国内问题、维持经济活力,但如今,中国通过主动减持美债,直接削弱了美国的财政安全网。失去中国这一大买家后,美债市场的可持续性遭遇质疑。
对于美国来说,这场金融战争意味着它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正遭遇空前挑战。特朗普在国内政治和国际经济双重压力下,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其总统职位,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特朗普、拜登,还是其他任何人坐在白宫,总统健康、社会稳定和财政安全,已经成为决定美国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而中国通过金融市场的反制,正在为未来的中美博弈铺设新的战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