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然气的话,我们将对你们采取100%的次级税制裁。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能源制裁,试图切断其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实际情况是,俄罗斯通过调整出口方向,将能源贸易重心转向亚洲市场,印度、中国等国家不仅维持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口量还显著增加。 例如,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在 2023 年增长数倍,占其总进口量的 40% 以上。 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更是进入新阶段,2024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 1.0847 亿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 19.6%,天然气管道输气量达 310 亿立方米。这些数据表明,北约的制裁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俄罗斯能源出口依然活跃。 面对这种局面,北约试图通过次级制裁施压第三方国家。然而这一策略面临多重挑战。其一,受影响国家明确拒绝接受外部干涉。印度外交部强调,能源安全是国家首要任务,不会接受任何双标政策。 巴西外长维埃拉直言北约的警告 “完全不恰当”,指出北约作为军事联盟无权干涉贸易事务,巴西将在 WTO 框架内处理贸易问题。中国外交部则明确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强调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其二,北约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欧洲国家在能源问题上立场不一,德国等国家反对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因为这将对自身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同时也是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最大买家,其能源需求和地缘政治策略使其更倾向于维持与俄罗斯的合作。这种内部分歧削弱了北约行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其三,受影响国家已形成应对机制。印度通过拓展能源进口来源,将采购国从 27 个扩展到 40 个,降低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 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稳定的能源合作框架,包括中俄原油管道、亚马尔 LNG 项目等,同时推动本币结算,2023 年约 40% 的中俄油气贸易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金砖国家则通过新开发银行提供资金支持,2023 年金砖国家原油贸易量达 4.1 亿吨,较 2022 年增长 17.07%。这些措施有效规避了北约制裁的影响。 其四,国际法层面的挑战不容忽视。欧盟早在 1996 年就通过《阻断条例》应对美国次级制裁,禁止欧盟企业遵守域外制裁法律。 中国 2021 年出台的《反外国制裁法》也为反制外部干涉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美国次级制裁违反 WTO 规则,可能引发多边贸易争端。 所以说,北约的次级制裁威胁更多是政治姿态,实际效果有限。印度、中国、巴西等国家基于自身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不会轻易妥协。 同时,北约内部的分歧、国际法的制约以及受影响国家的反制措施,都使得这一策略难以奏效。 未来,全球能源格局将更趋多元化,任何单边制裁都无法逆转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而非通过制裁加剧对抗。 你对这一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
环球事件话角
2025-07-26 12:11:4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