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曾靠中国援助才稳住政权的柬埔寨,如今不仅在运河合作上玩起了“变脸”,还敢在边

沈言论世界 2025-07-26 10:12:01

昔日曾靠中国援助才稳住政权的柬埔寨,如今不仅在运河合作上玩起了“变脸”,还敢在边境问题上火上浇油,妄图以泄密制造混乱,挑动地区对立。洪森父子这一出,不止是恩将仇报,更是赤裸裸地向中国摔了一张冷脸。   今年7月24日,柬泰边境争议地区爆发激烈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率先开火,泰国军方称柬埔寨的攻击造成9名平民死亡、14人受伤,随即出动F-16战机摧毁柬方两处军事设施。   耐人寻味的是,冲突升级后,柬埔寨副首相布拉索昆同时召集中美等多国驻柬使节通报局势,请求“主持公道”。这种看似平衡的外交操作,却被外媒解读为“两边下注”的策略性试探。   几乎同一时间,中柬德崇富南运河项目也陷入微妙境地。这条由中国援建、计划连通金边与沿海的180公里运河,对柬埔寨具有战略意义——建成后将使柬埔寨摆脱对越南港口的依赖,实现“用自己鼻子呼吸”的经济自主。   然而今年1月,洪玛奈政府突然单方面要求重新谈判股权比例,主张柬方掌控51%主导权,导致中方工程团队被迫撤离。   此举被分析人士视为受西方势力影响的转向,尤其考虑到洪玛奈长期留学欧美的背景。更戏剧性的是,当美国借机炒作“中国可能通过运河运输军舰”时,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公开回击:“我们有脑子,和你们一样为国家利益考虑。你们富国就瞧不起我们穷国”,明确捍卫了项目的经济属性。   深入分析这两起事件,可见柬埔寨外交政策的内在张力。一方面,柬方试图在中美间寻求平衡:既需要中国在基建、贸易领域的持续支持,又希望通过与西方接触增加谈判筹码。   另一方面,这种摇摆导致其政策出现矛盾性——在边境冲突中引入域外势力,恰与中方强调的“东盟自主解决争端”原则相悖;而运河项目的反复,更直接冲击了中柬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互信。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应对柬埔寨的“平衡术”时展现出成熟的外交智慧。针对柬泰冲突,中方明确指出问题的殖民历史根源,强调“东盟方式”的解决方案,实质是提醒地区国家勿让域外势力有机可乘。   对于运河项目波动,中方未采取对抗姿态,而是通过使馆声明重申“中柬友谊经得起考验”的立场,同时以金港高速、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合作成果佐证两国关系的韧性。   柬埔寨的外交困境实质是东南亚国家战略自主性的缩影。当洪森怒斥西方“为反华战略诋毁柬埔寨”,而洪玛奈又向美方示好时,反映的恰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现实考量。   但历史证明,引入域外势力解决地区争议往往适得其反——正如殖民时代遗留的地图争议仍在引发军事冲突。   中国提出的“东盟方式”之所以更具可持续性,正因其聚焦共同发展:中国在柬修建的4000公里公路、10余座桥梁和云壤港联合保障中心,都是通过互联互通降低冲突可能性的建设性实践。   柬埔寨在运河合作上的反复与边境问题上的操作,表面看是外交策略的调整,深层次则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但地缘政治如同走钢丝,过度追求平衡反而可能失去重心。 素材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官方账号 2025-04-18 10:34

0 阅读:240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