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一支奉命前往淞沪战场支援的川军,拿着钱在南京的街头买胶鞋、吃卤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26 09:12:16

1937年10月,一支奉命前往淞沪战场支援的川军,拿着钱在南京的街头买胶鞋、吃卤肉,面对带头长官的质疑,这群穿着草鞋,脚指头渗血的士兵说了句话,让站在街头为他们送茶的百姓泣不成声。 主要信源:(人民网《川军出川抗战80周年》;新华社《国家记忆:淞沪会战中的川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杨森与川军抗战》) 1937年10月,上海郊外秋雨连绵。 英国记者乔治·何克紧握着相机,镜头里定格了一队特别的中国军人。 他们脚踩露着脚趾的草鞋,单衣贴着冻得发紫的皮肤,肩头扛的汉阳造步枪枪管锈迹斑斑。 何克忍不住用生硬的汉语问:“冬天怎么办?” 走在队尾的年轻士兵扭头笑了笑:“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 这支穿越三个省份赶来的队伍,正是川军20军先头部队。 此刻的淞沪战场已成绞肉机。 日方投入28个联队配属150辆坦克、300余架战机。 蒋介石为争取国际关注,将70余万部队填入战场。 当20军抵达时,阵地上所有友军都倒吸凉气:80人建制的连队仅配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半数士兵背着卷刃的大刀,弹药袋瘪得能看见补丁。 霜降那夜,804团团长向文彬接到夺回顿悟寺的死令。 日军阵地上三挺九二式重机枪织成火网,士兵李少清在衣襟写下“死字旗”三字,带头冲向铁丝网。 东京电视台1993年纪录片《上海1937》收录了日军上尉松井的回忆录:“那些‘草鞋兵’竟迎着燃烧弹冲锋,有人用牙咬断了战友身上的绊雷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数据显示:此役全团阵亡率91%,却创造了会战中唯一阵地反攻胜利。 更刺骨的寒意席卷山西。 1938年初春,邓锡侯率22集团军驰援娘子关。 当部队抵达时,阎锡山捏着装备清单嗤笑:“破草鞋还想领军饷?” 士兵们被拆散补充前线时,多数人还穿着单褂。 在零下十度的雪夜,曾苏元旅突入空城盂县遭日军第十师团合围。 幸存士兵赵德金2005年接受央视采访时哽咽:“拂晓时阵地上百多名重伤员,最后用刺刀刺进彼此胸口。” 这般遭遇源自顶层博弈。南京档案馆保存的蒋介石1937年密电显露玄机:“川军各部必须分割使用,绝不可使刘湘掌握整编兵团。” 这位曾许诺“川人出三百万兵,倾全川粮草”的四川王,临终前三天在汉口病榻吐血签署命令:“所部死守滕县三日!” 却不知自己骨血已成政治牺牲品。 1938年3月15日黎明,滕县城墙在重炮轰击下坍塌。 王铭章死守十字路口的指挥部时,炊事班长老张正背着一筐腊肉奔向西关阵地。 据山东档案馆《滕县保卫战实录》记载,这日守军收到百姓送来的1300双布鞋、500斤熟肉。 当日军坦克碾过南门,文工团员李玉枝用剪刀刺穿敌兵喉管,担架队员王来福抡起扁担砸裂坦克观察窗。 第四日城破时,最后的士兵引爆了埋在东门牌坊下的炸药库。 硝烟中飘着新布鞋的棉絮。 有些是士兵刚用军饷买的,标签都没来得及拆。 一个满脸焦灰的伤兵被抬出时,怀里紧紧搂着半块腊肉:“给...伤号...” 此役川军阵亡四千六百人,日军战报承认损失过两千。 《东京朝日新闻》1938年3月21日头版标题《滕县之役:皇军遭逢最顽强之敌》首次出现“草鞋死士”称谓。 但没人知道,这些穿着崭新布鞋战死的士兵,很多是出发前夜才花光全部军饷。 他们带着新鞋和腊肉走上战场,因为压根没想过活着回来慢慢享用。 血色统计数字令人窒息:四川征发兵员三百四十万占全国五分之一,平均每五人配一支枪,六十四万人埋骨他乡。 重庆三峡博物馆有双特殊布鞋:鞋底纳着二百七十个名字,针脚密密麻麻如同星斗。 这双1938年汶川百名妇女赶制的“千层底”,最终等来了六百七十张阵亡通知书。 当最后幸存的川军老兵1994年回到合川码头,江水倒映着雪白头发与崭新皮鞋。 曾经踏破草鞋的足迹,已在历史长河中化作不灭的印记。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96

评论列表

Akalus

Akalus

5
2025-07-26 10:02

蒋介石流氓无能,直接导致松沪抗战失败,而且丢了南京

猜你喜欢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