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群激进分子掘开了李鸿章的陵寝。他们用麻绳捆住这位晚清重臣的遗骸,用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26 07:21:05

1958年,一群激进分子掘开了李鸿章的陵寝。他们用麻绳捆住这位晚清重臣的遗骸,用拖拉机拖拽着游街示众,直至骸骨散落殆尽。人们坚信墓中藏有稀世珍宝,却在挖掘过程中意外发现一个神秘的金漆木匣...... 【消息源自:刘纳新编著《中国好家风·学》(2023),合肥大兴镇地方志档案,晚清史学者研究专著及当地老人口述历史】 1958年的夏天,合肥郊外的田野热得发烫。大兴镇第三生产队的王德发蹲在田埂上,用草帽扇着风,眼睛却死死盯着不远处那个土包——村里人都知道,那是"李二先生"的坟。他啐了口唾沫,对旁边抽旱烟的老赵说:"听说那老棺材瓤子当年收洋人银子收得手软,坟里肯定埋着金砖银锭!" 老赵吐着烟圈没接话。三天前公社书记在大会上拍着桌子喊"要革封建主义的命",当场就点了李鸿章的名。散会时三十多个生产队长领了任务:挖开这个"卖国贼"的坟,给"破四旧"运动立个典型。王德发当时就蹿到最前面报了名,他盘算得明白,既能挣工分,说不定还能摸两件宝贝。 第二天天没亮,两百多号人就扛着铁锹镐头围住了墓园。几个后生抡起十八磅大锤砸向墓门,火星四溅却连道白印都没留下。"乖乖,这老东西用洋灰砌的坟!"有人惊叫。王德发不信邪,招呼人搬来公社开山的炸药。轰隆几声巨响后,烟尘里露出青幽幽的砖墙——英国进口的耐火砖,纹丝不动。 到了第五天,几个老把式想出了主意。他们从三十米外开始打洞,像挖红薯窖似的斜着往下掏。地底下阴冷潮湿,王德发光着膀子往前拱,突然镐头"当"地磕到硬物。扒开碎土,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腥臭味扑面而来。 墓室里,七盏长明灯早灭了百十年。手电筒光柱扫过,两口金丝楠木棺材泛着暗光。王德发抢上前去,铁锹别开棺盖时,腐朽的缎子"刺啦"裂开道口子。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黄马褂裹着的尸身上,那副圆框眼镜竟还反着光。 "就这?"王德发扒拉出怀表、拐杖和生锈的宝剑,突然眼睛一亮。棺材头摆着个紫檀木匣,打开瞬间人群炸了锅:"金砖!两块!"可当东西传到公社书记手里,这个当过冶金工人的老干部眯眼一瞅:"黄铜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人骂骂咧咧踢散了按北斗七星摆的七枚金币。 不知谁喊了句"拖他去游街",麻绳很快套上了遗骸的脖子。拖拉机"突突"发动时,王德发突然有点怵——那具挂着碎布的骷髅在土路上颠簸,头骨"咔"地滚进沟渠,像极了小时候爷爷讲的"天灯"故事里,被洋人吊死的义和团。 当晚生产队记工分,王德发多得了两分。他摸着兜里顺来的怀表,金属壳上"L.H."两个洋字母硌着手心。很多年后,当他在电视里看到香港回归的新闻,总会想起那个燥热的夏天。老人至今没想明白:当年他们到底是在革封建的命,还是在革自己的命?

0 阅读:48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