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东海发生2小时激烈对峙!“宙斯盾”舰妄图“以大欺小”,强行穿越054A航道,不料下一刻彻底破防! 面对美军宙斯盾舰的高速逼近,“资阳舰”官兵展现出了教科书级的应对策略。 通过舰体侧倾产生的向心力,“资阳舰”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战术规避,既避免了碰撞,又始终保持着对来犯之敌的火力指向。 这种“擦舷而过”的战术,让人不禁联想到胡塞武装在红海对抗美军航母的“非对称智慧”。 胡塞武装用造价仅2万美元的无人机,迫使美军启动价值1400万美元的拦截系统,形成“1:700”的消耗比。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东海构建的“空海天电”一体化防御体系。 对峙期间,歼-11B战机的及时抵达并非偶然——它们依托预警机的实时数据链,在接到雷达告警后12分钟内完成紧急升空。 这种“侦控打评”闭环体系,使得美军试图通过“宙斯盾”舰单打独斗的战术完全失效。 中国海军在此次对峙中严格遵循《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三次无线电警告均采用国际通用频道,并同步向附近商船广播航行安全提示。 这种“程序正义”的坚持,不仅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更通过海事卫星向国际海事组织实时传输了全过程数据链,为可能的国际仲裁留存了铁证。 相比之下,外舰在对峙中多次关闭AIS应答系统,这种违反国际避碰规则的行为,反而暴露了其行为的非法性。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在国际法理层面的“精准亮剑”并非首次。 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中国以“不接受、不参与”的坚定立场,打破了西方国际法霸权。 通过展示东风-21D反舰导弹的实战能力,以及三大舰队的联合军演,中国不仅证明了自身的军事实力,更在国际舆论场中赢得了广泛支持。 这种“法律武器+军事能力”的双重展示,正在重塑国际社会对海洋秩序的认知。 在东海对峙的同时,空中战场的博弈同样激烈。2025年7月,中国空军“王海大队”驾驶歼-20隐身战机,成功逼退逼近中国领空的外军机。 这场发生在东海的对峙,本质上是两种海洋观的碰撞:一方试图延续“炮舰外交”的旧秩序,另一方则致力于构建基于国际法的新范式。 “资阳舰”的胜利,不仅是装备技术的胜利,更是战略智慧的胜利。 它证明在现代海战中,吨位优势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体系对抗、战术创新和法理支撑的有机结合,才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非对称战术的价值将愈发凸显。谁能更好地运用“非对称智慧”,谁就能在复杂的战略博弈中占据主动。
突发!东海发生2小时激烈对峙!“宙斯盾”舰妄图“以大欺小”,强行穿越054A航道
烟雨朦
2025-07-25 21:41:55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