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隆斯卡娅:俄罗斯美女检察官,漫画式面容,强烈支持克里米亚入俄,最后为何被普京抛弃? 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事件中,一位身着检察官制服的斯拉夫美女凭借冷峻容貌与坚定立场震惊世界。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这位出生于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族女性,在公开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一夜之间成为全球媒体焦点,其讲话视频外网播放量破千万,被称为 "从漫画中走出的检察长"。 然而短短数年后,这位曾获普京多次提拔的政坛新星却连遭贬谪,最终淡出权力核心,其人生轨迹的戏剧性转折,深刻折射出俄罗斯政坛的复杂生态。 1980年出生于乌克兰卢甘斯克的波克隆斯卡娅,7岁随家人迁居克里米亚,在这片俄语主导的土地上度过二十余年。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归属的动荡经历,塑造了她强烈的亲俄倾向。大学攻读内政事务管理专业期间,她目睹了克里米亚在俄乌之间的摇摆,这为其日后的政治选择埋下伏笔。 2014 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时任克里米亚总检察长的波克隆斯卡娅带头支持公投,成为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的标志性人物。她兼具西方轮廓与东方温婉的外貌,与不苟言笑的职业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意外引发全球关注。这种 "网红效应" 客观上为俄罗斯的行动争取到民间好感,让克里姆林宫喜出望外。 此后波克隆斯卡娅的仕途顺风顺水:2014年被任命为克里米亚联邦管区检察长,2015年获授三级司法参赞军衔(相当于少将),2016年进入俄罗斯国家杜马,随后担任议会外交委员会副主任兼反腐委员会主任。 这些职位的安排既利用了她的国际知名度,又契合其检察官专业背景,显露出普京对她的刻意栽培。 在杜马任职初期,波克隆斯卡娅频繁参与国事活动:慰问乌东地区、访问叙利亚、担任日俄友好协会会长,持续为俄罗斯国家形象加分。但2018年的公开言论成为其命运转折点——她在公开场合污蔑苏联领袖,这番言论在俄罗斯引发轩然大波。 俄罗斯对苏联遗产的评价始终敏感,这不仅关乎历史认知,更涉及现政权合法性。尽管苏联解体已三十余年,但俄罗斯继承了其主要政治遗产,对苏联领袖的评价被视为触碰国家意识形态底线。此前梅德韦杰夫因对苏联发表负面评价遭普京当面驳斥,而波克隆斯卡娅的言论更为激进,最终导致杜马投票中止其议员资格。 2021年,波克隆斯卡娅被任命为俄罗斯驻佛得角大使,这个北大西洋小岛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微弱,此次任命被普遍解读为 "政治发配"。尽管她以个人原因拒绝赴任,转任侨民和人道主义合作署副署长,但已明显脱离权力核心。 波克隆斯卡娅的政治滑落与其极端 "皇俄" 立场密不可分。作为虔诚的东正教徒,她狂热崇拜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家中悬挂沙皇画像,公开活动中常举沙皇肖像。 这种对沙俄帝国的执念,使其对推翻沙皇统治的苏联政权抱有天然敌意。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克隆斯卡娅的表现再次引发争议。她先是参与人道主义活动支持俄军,却在战事胶着时公开宣称俄军 "Z" 字标识象征 "乌克兰人民的血泪",这番言论直接触犯俄罗斯国家利益红线。尽管她随后澄清并表态支持普京,但信任裂痕已无法弥合,最终被解除职务。 从克里米亚的高光时刻到被逐出权力中心,波克隆斯卡娅的兴衰印证了俄罗斯政坛的生存法则:个人声望必须服从国家意识形态框架,历史认知的底线不容触碰。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美女政客,终究因自身极端立场与政治失言,成为俄罗斯权力游戏中的匆匆过客。
普京为俄军制定新目标,德国收到俄方警告,美国对俄也及时转向。2025年7月24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