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18年,明朝贡生于成龙被授官为县令,他从山西一路乞讨走了近2千公里才到达广西

小说红楼 2025-07-25 17:27:49

顺治18年,明朝贡生于成龙被授官为县令,他从山西一路乞讨走了近2千公里才到达广西罗城县,共花了3个半月。   这位县令便是44岁的于成龙。   顺治十八年的早春,山西永宁州。一个穿着青色驿丞袍的人高声喊道:“于先生在吗?朝廷有公文到!”   驿丞递过一个火漆封口的木盒,拱手道:“先生接旨吧,这是吏部的授官文书。”   拆开文书的手微微颤抖,上面 “广西罗城县知县” 七个字刺得他眼睛发疼。   妻子邢氏端着刚蒸好的窝头走出屋,见他脸色发白,忙问:“咋了?是不是学堂出了岔子?”   于成龙把文书递过去,喉结滚动着:“朝廷…… 让我去广西当知县。”   邢氏说:“广西?那不是听说比关外还远?咱儿子刚满周岁,你这把年纪……”   “朝廷的差事,推不得。” 于成龙捡起窝头拍了拍,“再说,罗城百姓总得有人管。” 其实连于成龙自己都想不通,为何吏部会选中他这个老秀才。直到州府的吏目上门催促赴任,他才从对方口中打听到缘由。 “于先生可知,您是被卫大人举荐的?” 吏目呷着粗茶,眼神里带着敬佩,“前两年卫大人巡查学宫,见您教的穷学生都能写得一手好字,说您‘有古循吏风’。这次朝廷选任偏远地区官员,卫大人力排众议保举了您。”   于成龙把一半银子留给家里,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征途。   临行前,他特意去学宫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知道如何做人。” 走到平阳府时,于成龙在驿站遇到个从广西回来的老兵。听说他要去罗城,老兵一口酒喷在地上:“你去那鬼地方?我当年随大军路过,十个人里倒有八个染病死了!” “有那么可怕?” 于成龙皱眉。   “何止可怕。” 老兵掰着手指头数,“那儿是瑶、壮杂居,朝廷的政令根本行不通。前几任知县,不是被山匪杀了,就是自己跑回来。去年派去的那位,刚到任三个月就没了音讯。”   这番话让同行的两个仆从打了退堂鼓,偷了银子逃跑了,他一个人把长衫换成粗布短打,买了顶斗笠,像个货郎似的继续南下。 盘缠用尽时,于成龙开始沿途乞讨。有次在镇安州的集市上,他向一个卖汤圆的老汉讨吃的,对方打量他半天:“看你不像要饭的,倒像个读书人。” “老汉好眼力。” 于成龙拱手,“在下要去罗城赴任,盘缠用尽了。”   老汉闻言,舀了碗汤圆递过来:“原来是父母官。”  他叹了口气,“这地方苦啊,去年大旱,颗粒无收,土司还照样催粮。你要是真能为百姓做事,老汉给你磕头。”   于成龙接过汤圆,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不敢当,不敢当。”   走到太平府时,他脚上的布鞋已经磨穿,露出的脚趾渗着血。   有天路过河边,看见几个孩童在玩水,其中一个突然抽筋,于成龙想都没想跳下去救人。等把孩子拖上岸,他才发现自己浑身发冷 —— 这是瘴气侵体的征兆。   孩子的父亲是个壮族猎户,非要留他在家调养。喝了半个月的草药,于成龙才算缓过来。   三个半月后,形容枯槁的于成龙终于抵达罗城县界。远远看见一片茅草屋,他还以为是村庄,走近了才发现挂着块掉漆的木牌 ——“罗城县衙”。 第一晚,于成龙就遭遇了 “下马威”。半夜里,一群蒙面人闯进县衙,翻箱倒柜找值钱的东西。他沉着地用砍柴刀抵住门:“我是新来的知县,身无分文。你们要是饿了,我这里还有半袋米。” 外面的人愣了愣,骂骂咧咧地走了。第二天,老衙役告诉他:“这是本地的山匪,每月都来‘光顾’一次。”   于成龙让衙役召集全县百姓,却只来了十几个衣衫褴褛的人。他在空地上摆了张桌子,大声说:“我知道大家苦,从今天起,赋税减半,徭役全免。谁家里有困难,都可以来找我。”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颤声问:“大人说话算数?前几任都说过这话,转头就跟土司一起抢粮。”   “我于成龙若食言,任凭处置。” 他当场写下保证书,还按了手印,“你们看,我连家眷都没带来,就是要和大家一起过日子。”   为了取信于民,他先从清理积案入手。有个瑶族青年被诬告偷了土司的牛,关在牢里三年没人问。于成龙查清案情后,亲自去土司府理论:“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凭什么随意抓人?”   土司拍着桌子怒吼:“这是我们瑶寨的事,轮不到你管!”   “只要在大清的地界,就归我管。” 于成龙毫不退让,“限你三天内放人,否则我上报巡抚大人。”   土司没想到这个瘦老头如此强硬,最终只好放人。那青年出狱后,带着全寨人来谢恩,于成龙却让他们把带来的腊肉分给了更穷的人家。 康熙六年,于成龙调任四川合州知州。离开罗城那天,百姓们拦着马车不让走。有个瞎眼的老婆婆摸着他的衣角哭:“于大人,您走了我们可咋办啊?” “朝廷会派好官来的。” 于成龙眼圈通红,“我在合州也会记着大家。”   后来他升任武昌知府、江南江西总督,官越做越大,日子却越来越清苦。有次康熙皇帝南巡,见他穿着打补丁的官服,惊讶地问:“你身为封疆大吏,怎么穿成这样?”   于成龙躬身答道:“臣觉得衣服能穿就行,何必浪费布料。”   康熙二十三年春,68 岁的于成龙在总督府处理公务时,突然咳出一口血。他挣扎着写下最后一道奏折,劝皇帝 “亲贤臣,远小人”,然后溘然长逝。    

0 阅读:196

猜你喜欢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