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形势紧张!
俄军已经渗透到主城区,乌军高层开会都没位置坐 这场战斗,从“围住一点引诱援军”变成了“直接冲进城里”,俄军在红军城干的已经不是一般的包围战了,而是教科书级别的战术合围升级版,简直把乌军当成了笼中之鸟,一点点收紧控制。
“红军城”现在成了地理概念加战略目标这个红军城,其实是个普通的小城市,面积甚至比康斯坦丁诺夫卡还小。
但别小看它——乌东地区的铁路、军用道路和补给通道,几乎都经过这里。
你想继续守住顿涅茨克,挡住俄军北面的推进?
那你就必须死死咬住红军城。
否则,一旦红军城丢了,不只是顿巴斯北线全线崩溃,就连通往第聂伯罗的正面防线也会彻底暴露。
所以这场战斗,俄军不是随便打,是奔着关键转折点去的。
战术细节有看点:俄军这次是“直接闯进你家开会议”先看东北方向,新经济村那块地方,本来就像一根“刺”卡在乌军喉咙里,现在被俄军来了个南北夹击——听起来像是老套路,但架不住乌军现在弹药不够,撑不住。
西边的高地还在硬扛,靠6门155毫米榴弹炮维持防线。
但你得问:补给还能撑几轮?
炮管还能打多少发?
一旦高地失守,新经济村就完蛋了,连锅带汤都被端走。
然后是西南方向,俄军从皮什查内这条线悄悄摸进来,破坏小组已经进入城区,甚至能在红军城主路旁边骚扰乌军调动。
这说明什么?
说明乌军后方完全空虚,俄军不是在围城,而是在城里开会,乌军连“来人”都没发现。
渗透都已经到主城区边缘了,后面会不会直接搞“伪装成乌军混进指挥部”?
真不好说。
罗金斯科是烟雾还是包围圈的缺口?
罗金斯科那边现在僵持,但仔细看,俄军同时动了东面和北面,一边正面施压,一边从多布罗皮利亚那条线切入。
这操作很像“诱敌深入”——你来得快,我就给你设伏;你来得慢,我就从北面切断你的补给线,顺便把红军城西北口子给堵死。
关键是,乌军还得抽兵救罗金斯科,那你说,南边谁来守?
不是俄军“行动快”,是乌军“顾此失彼”。
俄军进攻不是打仗,是考卷考试从整体局势看,俄军现在的打法已经不是单线突破,而是“多线配合+心理压制”。
红军城外围已经被切得七零八落,俄军几乎掌握了每一条能救命的路线,而乌军的每一次调动都是在向俄军传递信息:“我们还在撑哪里,哪里已经没兵了”。
而且这次俄军没有急着搞大规模空袭,而是稳步推进,用侦察、佯攻、定点打击、渗透的节奏,一寸一寸把乌军推向崩溃边缘。
看起来慢,但其实更可怕——这不是“打不进去”,是“故意不打透”,就是为了让乌军彻底耗尽自己。
乌军高层开会没座,背后信息量很大会议没位置坐,这是细节,更是警告——意味着能调动的旅级单位已经被调得差不多了,前线基层干部不是战死就是失联,甚至有些人还没来得及报死就已经“消失在战场记录”里了。
还有一点更值得琢磨:没人敢做决定。
这时候乌军不是没有方案,而是没人愿意背这个烂摊子。
一旦红军城丢了,指挥责任、战略失误全都砸在参会者头上,谁都不想背这个锅。
明摆着:不是没办法救,是没人想救。
这一仗如果红军城被俄军一举拿下,“城市一分为二”的设想实现,那就不仅是红军城的失败,而是整个乌东防线的大崩盘。
而这场战斗打到现在,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战术,也不是兵力——是乌军根本“撑不起一场现代化持久战”。
下一步,俄军只要不出低级错误,这波可能不是“拿下一个城”,而是“撬动整个战场重心”。
东线的局势,已经彻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