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晌午
1945年5月的一个中午,故城县三区的区委书记翟立普在一个村庄召开完会议后,未顾得上吃午饭,急匆匆地赶往区里准备汇报工作。正当他焦急地赶路时,一个日军小队长用望远镜锁定了他的位置。
这支日军“讨伐队”由200多名士兵组成,他们刚刚扫荡完周围的几个村庄,正在准备撤回县城。小队长非常谨慎,生怕会遭遇八路军或地方游击队的伏击。每到一个较高的地方,他都会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四周的动静。
此时,正值午后,周围人迹罕至,清晰的景象使得翟立普在人群中显得尤为突兀。“这个人,看着像是化装的八路军干部。”日军小队长指着远方的翟立普,对身边的士兵们说着,随即下令悄悄包围。
由于此时四周空旷,翟立普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已陷入困境。周围渐渐涌现出人影,原来日军已悄然包围过来。
若是平时,翟立普倒也不怕,毕竟他随身携带着身份证明——路条和良民证,凭此他不怕被查验。但此刻,他怀里正揣着刚刚开完会议的机密文件,打算带回区里。眼看日军越逼越近,翟立普此时进退两难:既不能丢掉这些文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挖一个坑藏起来。
面对这一困境,翟立普心里焦急万分,但此时却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他四下张望,紧张地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就在此时,他的视线落在了附近一片荒草丛生的坟地上。
“坟地!”这一瞬间,翟立普的眼睛亮了起来。在这紧急时刻,他没有多做思考,迅速转身奔向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坟前。
翟立普假装未察觉到敌人的接近,强作镇定地跪下在坟前,随即从怀中掏出文件,拿起火柴将其点燃。火苗瞬间窜起,将手中的文件化为灰烬。看着逐渐化为灰烬的机密文件,翟立普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但他仍然忍不住放声痛哭。
这一声痛哭让周围逼近的日军停顿了片刻,部分士兵也显得有些愣住,彼此交换了疑惑的眼神。这个突如其来的情感爆发使得他们不知所措,步伐暂时停滞。
就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里,翟立普手中的文件已经完全烧成了灰烬,随风飘散在空中。虽然他的外表已经哭成泪人,内心却终于放松下来——自己手中的机密文件已经彻底销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你是八路的干活?”日军小队长走近,刺刀指向翟立普,冷声质问道。
然而,翟立普依然低着头,埋首在坟前的荒草中,痛哭不已,根本没有回应。
不久后,一名胖胖的日军翻译走上前,仔细打量了翟立普一番,又望了望坟前散落的纸灰,随后转身走向小队长。
“太君,这人不是八路,就是一个上坟的老百姓。您看,那坟前还有烧纸呢。”翻译轻声解释道。
日军小队长原本只是有些怀疑,但见到翟立普如此痛苦的模样,终于没有再追问。逐渐地,他开始放松警惕,心中的疑虑也消散了。
最终,这支日军队伍转身离开,向东进发。翟立普依旧在原地哭泣,直到日军的身影完全消失,他才缓缓站起,重新踏上了回区的路。
这场原本无法避免的灾难,最终在翟立普沉着应对、临危不乱的勇气下化险为夷。尽管这只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中一次不为人知的平凡故事,它依然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中,人民英勇抗争的缩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