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3日,接近中午时分。
完县四区峨山村的村长滕文德,手提着一盒酒肉和一些吃食,悠闲地走向村里伪军驻守的炮楼。站岗的伪军一见是熟人,马上招呼其他人,放行让他进去。几天前,伪军队长已告诉他们,滕文德村长要请大家吃饭,改善伙食。于是,大家早已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纷纷等待着滕文德的到来。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次滕文德的到来并非如以往一样带着笑脸和闲聊的招呼,而是带着任务而来——他的使命就是摧毁这座炮楼。
几天前,滕文德收到四区区委的指示,4区队将在7月3日发动攻击,彻底摧毁峨山村的炮楼,清除李思庄、白司城一带的日伪残余势力。
区领导要求滕文德设法潜入敌人炮楼内部,通过内外配合,将伪军一网打尽。
自1942年起,滕文德便以伪村长的身份潜伏在村里,与附近日伪和汉奸走得很近,时常送菜送肉以示殷勤,因此获得了日军和伪宪兵队的好评。今年初,滕文德通过多次秘密接触,成功促使大北山上一个小型的炮楼伪军投降,携带武器投向八路军。而今天,他的目标就是峨山村的这座炮楼——每当想到这里,滕文德心中就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愤怒之情。这座炮楼的日伪军平日里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尤其是其中两名日军,手上沾满了抗日村民的鲜血。
“今天,终于能为乡亲们复仇了!”滕文德心中暗自想着,脸上却依然挂着虚伪的笑容。他把食盒放到桌上,轻轻打开盒盖。盒子里,一只色香俱佳的烧鸡和几碗荤素搭配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顿时让寂静的炮楼充满了食物的香味。
“来来来,兄弟们一起吃啊。”滕文德一边招呼着伪军,边走上了楼梯,一边大声喊道,“楼上的兄弟们也快下来吃饭吧,赶紧的,凉了可不好吃!”
楼上的伪军一听,立刻有些急了,纷纷将枪放在旁边,顺着楼梯下了来,与其他人一同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放松,滕文德已是微微醉意,打了个酒嗝,对众人说道:“大家继续喝,我去解个手。”说完,他假意站起身,悄无声息地走到外面,然后快速来到梯口,将通往楼上的隔板轻轻放下并反锁上。
他趴低身子,听着下面的伪军们还在大声吃喝、打闹,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些。接着,他迅速冲上炮楼的顶端,按照预定计划,拍了三下手。
“啪!啪!啪!”
根据计划,区大队的队员此时应该在附近的树林中埋伏,等待滕文德的信号。然而,滕文德却听到树林那边死一般的寂静,丝毫没有预期中的反应。
“怎么回事?”滕文德心里一沉,心想这可不对,为什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就在他迷惑不解时,下面的伪军注意到异常,一名士兵走出炮楼,看到滕文德正站在楼顶,赶紧叫道:“滕村长,你怎么上去了?”滕文德突然感到背后一阵寒气,隐隐有些湿润。
“咚!咚!咚!”随着隔板被猛撞的声音,滕文德知道情况有变,迅速决定自己一个人对抗这些敌人。他咬牙切齿地抓起墙角的长枪,从隔板门缝中瞄准了下面的伪军,果断扣动扳机。
“砰!”一声枪响,随即传来一声惨叫。下面的伪军顿时慌乱,众人纷纷冲出炮楼,开始朝着楼顶开枪。子弹在空中呼啸而过,滕文德迅速向四周扫视,发现墙角处的盒子里居然有几枚手榴弹。
滕文德曾在县大队服役过,自然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武器。冷静下来的敌人以为上面只有滕文德一个人,不足为惧,于是继续向上冲击隔板。但就在他们以为胜券在握时,滕文德突然扔下一枚手榴弹。随着一声巨响,炮楼外的伪军顿时陷入混乱,爆炸后的浓烟弥漫,敌人被炸倒了一片。
炮楼上,滕文德与敌军激战了十几分钟,终于陷入了寂静。滕文德的枪里的子弹打光了,接下来,他听到楼下敌人的冲击声变得更加剧烈,隔板被几次猛烈撞击后,终于崩塌,露出两名穿钢盔的日军,他们面目狰狞地向上扑来。
此刻,滕文德只剩下手中这支带刺刀的长枪,而这两名日军都配备了更强的武器。虽然滕文德奋力反抗,但他很快就被刺伤——手掌、胳膊、甚至左大腿都流出了鲜血。
两名日军已经做好了活捉滕文德的准备,然而,滕文德眼中却没有恐惧。他心里早已有了决断:即使是死,也绝不成为俘虏。他借着微弱的体力,猛地朝着楼下跳去,“噗通”一声,他重重摔下,鲜血与泥土交织在一起。
眼看滕文德摔下,日军犹豫了一下,准备下去确认他是否已死。然而,命运似乎又在作弄敌人——就在两名日军准备下楼时,密林深处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接应的八路军终于赶到。
敌军在炮楼内仓皇退守,生死未卜,滕文德尽管摔得晕头转向,却被枪声惊醒,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向着围墙的另一侧爬去,终于爬出了敌人射击的范围。此时,滕文德已经几乎失去意识,但他依然听见身边传来的一声“同志!”那声音使他再也忍不住,彻底昏了过去。
滕文德被迅速送往后方医院,经过紧急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鉴于他孤身潜入敌营、机智勇敢且英勇抗敌的表现,晋察冀边区政府于8月3日为他颁发了200元奖金及300元治疗费用,并发出通令嘉奖,号召全区学习滕文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