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帝乾隆的皇次子永琏薨后,谕曰:“永琏为朕嫡子,虽未册立,已定建储大计,其典礼应视皇太子行。”
这个丧仪中,不仅详细包括了各位王公贵族官员的衣着行为,还专门贴心的告诉朝鲜使臣:
你们素服七日就可以了哈!
等到定了谥号,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后,再专门派人去朝鲜通知国王,让朝鲜“百官素服,军民罢嫁娶、音乐各三日”。
将册谥,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谥曰端慧。礼成。礼部颁行各省,并牒朝鲜国王,文到率百官素服,军民罢嫁娶、音乐各三日。其他皇后、皇太后去世,也不会低于这个规格。
但是反过来,朝鲜王母妃、王妃、世子去世,只能请上国“赐恤”,也就是给抚恤待遇。一般皇帝会前“遣正、副使赉祭品、香钞谕祭”。
然后朝鲜又要接待这帮大爷...
乾隆和嘉庆时期,因为朝鲜“世守藩封,最称恭顺”,特意给祭品加倍,嘉庆还给国王李钖曾祖母庄顺王妃在北京赐祭一次,以示优恤。
但是到了光绪年间,朝鲜就不太拿大清当回事了,“屡思自主”。当时正好朝鲜赵太妃,按照成例,朝鲜必须向礼部派遣告讣使,清朝派遣敕使前来吊丧,朝鲜要派人向皇帝诏书三跪九叩,迎入城内,这就是"郊迎礼"。但是朝鲜当时有了自立门户的想法,国王一反宗藩旧制,要求清朝不要派遣钦使前往汉城赐祭。李鸿章就怒了,力主遣钦使改经海路前往汉城。敕使队伍改由马山浦上岸后,朝鲜又各种推脱,想借此废除"郊迎礼",模糊宗藩关系,最后被大清使臣狂扇。最后一切按照成例处理,稳固清政府的宗主权。
当然,这宗主权也没维护几年,就彻底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