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风说史[超话]晴雨风说史朱温有多猛?天祐二年,他设宴请客,席间突然翻脸,把大

晶林看趣事为 2025-07-25 03:31:40

晴雨风说史[超话]晴雨风说史

朱温有多猛?天祐二年,他设宴请客,席间突然翻脸,把大唐九个亲王全砍了,尸体扔进黄河,转头又把宰相裴枢等三十多名大臣捆成串,扑通一声全踹下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干完这事,他扭头就篡了唐朝的江山。

朱温出身草莽,开始跟着黄巢造反,后来见风使舵,投降了大唐。他打仗确实有两把刷子,能拼能打,心够狠,手够黑,一步步在混战中爬到了顶峰,当上了实力最强的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还受封梁王。

这时候的唐朝皇帝,像唐昭宗、唐哀帝,基本就是个摆设,大权完全掌握在朱温手里,他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路子差不多。名义上皇帝还是李家的,但实际上谁说了算,大家心里都清楚。

虽然唐朝皇帝名存实亡,但一些流散在外的李唐宗室,特别是像昭宗的几个儿子这样的亲王,他们身上流着大唐皇室的血脉。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象征,一种潜在的号召力。这些人活在世上,对朱温取代唐朝就是个威胁。

唐朝是门阀的巅峰,像“五姓七望”这样的顶级门第子弟(如崔、卢、李、郑、王等),世代为官。这些人组成朝廷文臣的核心,文化高、声望隆,骨子里瞧不起朱温这样的草莽。

朱温的解决方式简单粗暴——全杀光!用刀子和黄河水清理障碍!

天祐二年(905年)的夏天,朱温的屠刀举了起来。地点选在了滑州白马驿附近的黄河边上。他设下了一场鸿门宴,邀请的客人身份可不得了——当时还留在世上的九位大唐亲王(唐昭宗的儿子们)。

席间酒过三巡,气氛可能看似平常,甚至有些表面上的“轻松”。但就在所有人放松警惕时,朱温突然翻脸!埋伏好的杀手冲了出来,将这九位龙子龙孙当场斩杀!杀完之后,朱温的脾气还没消。他可能觉得这些人的血玷污了他的地方,也可能纯粹是为了侮辱,下令将九位亲王的尸首直接扔进了滚滚黄河水之中!

这可是对李唐皇室的侮辱和毁灭,连个全尸都不留,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彻底消失无踪!这血淋淋的第一幕,基本宣告了李唐皇室血脉核心成员被铲除殆尽。

做完第一件事,朱温紧接着就开始了第二幕针对高门士族的清洗。他把矛头指向了朝廷里那批清流——就是那些自诩出身高、学问好、看不起他的大臣们。

领头的是当朝宰相裴枢(出身名门“河东裴氏”),还有其他一大批文臣,包括像“独坐尚书”崔远,“有脚阳春”的陆扆,工部尚书王溥,礼部尚书独孤损,还有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裴贽等人,加起来一共三十多名朝廷重臣(史载三十余人)。

朱温给这些人安了啥罪名?史书上写得很笼统,无非是什么“勾结外藩,图谋不轨”之类的套话。实际原因就一个:你们这群人,出身好,骨头硬,不听话,挡着我当皇帝的路了!朱温的心腹谋士李振(外号“猫头鹰”,也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据说早年去长安考科举考不上,就怨恨上了这些高高在上的门阀清流。

现在掌了权,他向朱温拼命煽风点火:“这帮人常自诩‘清流’,应该把他们扔进黄河变成‘浊流’!”这主意正中朱温下怀。

于是,朱温下令,把这三十多名朝廷重臣,五花大绑,像串蚂蚱一样捆成一大)。押到离上次扔亲王尸首不远的白马驿旁的黄河边。刽子手们也不砍头了,可能是为了更直接地“变清流为浊流”,也可能是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朱温的人,直接连踢带踹,把这几十位宰相、尚书、仆射级别的大臣,活生生地踹进了波涛汹涌的黄河里! 这些人穿着朝服官袍,就这么在淤泥浊浪中挣扎几下,很快就沉没在浑黄的河水之中,成为鱼虾之食。这件事,因为发生在白马驿,就被叫作“白马驿之祸”。

朱温一下子杀掉九位皇室嫡亲亲王(几乎是能找到的皇子的全部),这直接摧毁了李唐宗室反抗的脊梁骨,扫除了任何可能的皇族复国旗帜。

然后,朱温一次杀掉宰相到尚书级别的顶级文臣三十多人。当时整个朝廷才多少人?而且朱温挑选威望最高、门第最显赫的人杀,目的就是彻底铲除以高门士族,摧毁了他们的根基。让后来者心惊胆寒,再不敢违逆朱温。

白马驿之祸刚一落幕,朱温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的篡位程序。第二年,也就是907年四月,朱温撕下了最后一点伪装,逼迫唐哀帝李柷“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梁政权,定都汴州。

自此,立国289年的大唐王朝,就在朱温的屠刀和黄河的浊浪里,宣告正式灭亡。

后来,朱温的儿子们在外打仗,他召儿媳轮流侍疾。新五代史实锤:诸子妇皆得侍后宫,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

朱温的怪癖很多,年龄越大越是喜欢,宰相蒋玄晖的侄女被宠幸后,他竟称不如其姑母,于是蒋玄晖连夜把姑母送进宫。

最后,朱温竟被亲儿子捅死了。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晶林看趣事为

晶林看趣事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