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网络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以为古代动不动就“诛九族”。实际上这种情况极少,少到

西门大妈啊 2025-07-24 23:13:52

受到网络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以为古代动不动就“诛九族”。实际上这种情况极少,少到今天关于“九族”到底是哪九族都有争议。

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加起来是九族。

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家+出嫁的姐妹一家+出嫁的女儿。用荣国府举例,如果贾政诛九族,那就是荣国府门里所有人+贾政出嫁的姑妈(如果有)家所有人+林黛玉家所有人(出嫁的姐妹家)+元春/探春及其夫家人。

母族三 = 贾母的娘家全家(也就是史家)+贾母的母亲的娘家全家+贾母的姨妈夫家全家

妻族二 = 王夫人全家+王夫人的母亲娘家全家

有没有发现不对?远的不说,就说父族,元春是皇帝的妃子,皇帝一诛九族,怎么就族诛到自己头上来了?

这是当年的常态,因为贵族联姻、皇帝选妃就那么点范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随便一杀就能杀到自己家...

这还诛个P啊!我自己诛自己?

要知道,诛九族一般都是严重的谋逆大罪,起兵造反的那种,这种人就不太可能有平民,都是大户人家。贾府一门上下几百人,这还只能算“中等之家”,他们的亲戚自然也都是大户人家。这九族加起来,不得好几千人?

所以后来有了一种“优化”版本的“九族“,就是从自己为原点,向上数四代,向下数四代,这一条线上的直系亲属全部诛灭。不难看出,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就是去掉了母亲、妻子和出嫁的女儿、姐妹等。这可能是因为毌丘俭起兵反司马昭失败要被全家消消乐的时候,毌丘俭的儿媳的族兄荀顗找到司马昭,说你能不能放我妹一马?毕竟你妹妹嫁给了我们荀家,你再杀了我们荀家女儿不好吧?

司马昭说这好办,你让他俩离婚,你这个妹妹就和他家没关系了,也就不会死了。而荀氏所生的女儿毋丘芝已经出嫁,按理在诛杀范围内,但是因为怀孕了,被关在狱中。荀氏心疼女儿,请求和女儿换换,让自己去做官婢,放女儿出来。

这件事让司马昭意识到,这么砍下去早晚会砍到自己家人,最起码会砍到自己的盟友和亲戚,人家乐意吗?你一个一个特赦,都沾亲带故的,赦的完吗?于是他下令,修改法律,凡是出嫁的女儿,一律不受娘家的牵连,那么女婿就更不会了。

emm不是说这个法律修改的不好,但是你们以前咔咔砍人的时候没管这条,发现可能要看到自己盟友甚至自己了,人道主义精神上身了?

在古代,人口是重要的资源,所以没有哪个统治者会闲的没事上来诛九族。历史上有记载的被诛九族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隋朝丞相杨素之子杨玄感。他出身弘农杨氏,趁着隋炀帝打高句丽的时候起兵造反,隋炀帝只能撤军回来平叛,导致其第二次东征失败。隋炀帝越想越气,所以平定叛乱后尽管杨玄感已经自杀,隋炀帝诛其九族。

《隋书·刑法志》中明确记载:

“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

但即便如此,弘农杨氏也没有全灭,从唐初的情况来看,好像人丁也不少,所以这里面“罪及九族"也不一定是全杀了。

而经常被误解get九族消消乐套餐的方孝孺,其实明史中只是记载他“磔死”“夷其族”,也就是凌迟处死,自己家人被处死,有一些门生被连坐,可能一共牵连了800多人,但不等于真的是被“诛九族”,更不要提“诛十族”。

当然不“诛九族”不等于Judy宽厚,也不等于他杀的人比九族少到那里去。方孝孺的同事景清忠于建文帝,他先假意投降,然后上朝时怀揣利刃,一刀刺向朱棣,但未能成功。朱棣恨他恨到什么地步呢?

“磔死,族之”这都是标准步骤了,最狠的是“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也就是他家乡整个地方的人都要被籍没家产充军,整个地方变成废墟,无人居住。这可比灭九族要厉害的多了。

而其他的牵连很多人的大案,即便是胡惟庸案,明史中写的也就是“乃诛惟庸”,虽然他的家人肯定是遭殃了,牵连的人比九族只多不少,但是这和我们印象中那种人在家中坐,突然因为远房亲戚犯罪就被杀了的诛九族是不一样的。

总而言之,穿越回去只要注意别穿越到杨玄感家,你大概率不会喜提九族消消乐。但是如果有得选,最好避开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权臣家庭,虽然不诛九族,但是搞不好来个瓜蔓抄也崩溃了。而仁宗宣宗之后,就安全的多了....

0 阅读:6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