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三大阅兵,最应该邀请谁来?没想到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而是法新

星球拾光 2025-07-24 18:14:19

中国九三大阅兵,最应该邀请谁来?没想到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而是法新社,要知道,法新社可是正儿八经的法国老牌媒体,跟大部分西方媒体一样,一直在想尽办法抹黑中国,可网友们不但强烈要求让他们来,还要给他们最好的拍摄机位,这是怎么回事?   说起法新社拍摄的中国军队受大家欢迎这事儿,得从几年前一组照片讲起。   2022年,法新社发布了一组解放军演习的照片,那风格和咱们平常看到的很不一样,他们用的是冷峻的暗黑色调,低角度的镜头,还给画面加了暗黑滤镜和低饱和度的色调。   法新社这么做,本是想营造出一种压迫感,让世界各国觉得东方军队有威胁,对咱有所警惕。   可没想到,这组照片在网上一下子就火了,网友们看到后,反响特别热烈。   中国网友笑称,自己平常拍的照片和法新社拍的比起来,就像酒店开业那种普通场景,人家拍的才有感觉。   照片里,解放军的队列横平竖直,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一样,士兵们眼神坚毅,装甲装备更是气势十足。   大家纷纷感慨,原来咱自家的军人能有这么强的压迫感,以前咋就没发现呢。   在法新社的镜头下,装甲分队的压迫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军人个个神情肃穆,这种视觉效果,让中国军队的形象变得格外震撼。   这之后,“法新社滤镜”就成了一个网络热词。   很多摄影爱好者开始研究法新社的这种拍摄风格,网上甚至出现了“法新社暗黑滤镜参数”的热搜,还有不少人分享自己模仿这种风格的拍摄技巧视频。   大家发现,用这种风格去拍军事装备或者大型工业建筑,特别有力量感。   像山东舰开放参观的时候,好多军事迷和摄影爱好者跑去拍照。   有人就照着法新社滤镜的风格调参数,结果拍出来的山东舰,20层楼高的船体像个巨大的钢铁巨兽,原本普通的照片立马变得“凶猛”起来,网友还开玩笑说,小船拍出了歼星舰的感觉。   慢慢地,网友们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法新社拍军事这么有一套,不如请他们来拍更重要的场面。   这个重要场面,就是9月3日的大阅兵。   于是,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博评论区热闹起来了。   网友们纷纷留言,语气大多带着调侃,比如说“小法呀,你跪下来,我求你个事儿”,让法新社来给大阅兵拍照,还想着给他们安排最好的机位,让他们好好宣传咱的军队。   其实,西方媒体以前常用一些特殊手法来报道中国。   就拿BBC来说,拍上海外滩的时候,外滩本来灯火辉煌,特别漂亮,可在他们镜头里,色调被故意调得昏暗,焦点还集中在一些阴影处,把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拍成了萧条小镇,给人一种中国很落后的错觉。   法新社也是,长期以来,报道中国军队时带着偏见,用他们那一套“阴间滤镜”,想塑造出中国军队的压迫感,可实际上,却意外地凸显了解放军的整齐气势和坚定眼神。   咱中国军队的真实实力和形象,可不是靠媒体的滤镜就能改变的。   平日里,军人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每个动作都力求精准规范,展现出顽强的意志。   遇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这些事儿,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身躯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像郑州洪涝的时候,军车涉水进城区;汶川地震,空降兵舍身跳伞探灾情,这些事迹大家都记在心里。   老百姓对解放军那是打心眼里信任,“有事儿找解放军”早就成了大家的习惯。   从国家层面来讲,咱们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   现在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像第六代战斗机,还有先进的驱逐舰和航空母舰,工业产能庞大,产业链完整,军工配套体系也很完善。   有了这些硬实力做底气,网友们在面对西方媒体的时候,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可能会因为西方媒体的抹黑而生气、辩驳,现在呢,大家变得更自信,能用调侃的方式去回应,把西方媒体的那套手法变成了玩梗的素材。   再看看国际上的反应,法新社这组照片在国外也引发了讨论。   德国军迷看到后,惊叹照片里的装备有“科幻感”;日本网民更是刷屏说“别惹中国”。   在国外的问答平台上,关于中国阅兵和法新社拍摄中国军队照片的讨论,虽然观点有分歧,有人赞叹中国军队的纪律性和装备先进性,也有人带着政治目的质疑,但不可否认,法新社这组照片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中国军队。   法新社这次拍摄中国军队受到欢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偶然的是,他们本想用自己的风格去塑造形象,却意外符合了大家对军事力量展示的一种新需求;必然的是,中国军队本身就有强大的实力和精气神,不管用什么镜头去拍,都掩盖不了这种光芒。   这事儿也说明,咱们国家在发展,军队在强大,老百姓的心态也在变得更自信、更从容,不再害怕西方媒体的那些套路。   未来,相信中国军队还会用实力继续书写自己的故事,让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国力量。

0 阅读:0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