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罕见发声:“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4月媒体怒斥蔡英文的“双面话术”与真实“台独”底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那时候台湾政坛非常热闹。陈水扁刚刚当选,民进党第一次掌握台湾的领导权。蔡英文当时还不是民进党成员,只是担任陆委会主委,顶着学者的名头活跃于政治圈。 在一次立法院的质询中,国民党议员问她是不是中国人,她回答:“我是台湾人没错,但我也是中国人,因为念的是中国书,接受的是中国式教育。” 这句话放在那个时候,没引起很大的波澜。毕竟当时台湾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还是比较普遍,约有85%的人认同中华文化。 然而,蔡英文的内心其实并不完全认同“一个中国”。她曾参与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起草工作,这就表明她的政治立场里有“台独”的影子。更何况她的家族背景也很复杂,父亲在日本殖民时期曾为关东军修飞机,家族有一定的历史投机色彩。 所以说,她当时说自己是中国人,更多是出于政治需要,是在那个时代环境下的妥协和权衡。 2016年,蔡英文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完全变了个样。她对两岸关系采取了强硬甚至对抗的态度,推行了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政策。最明显的就是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变革。 蔡英文上台后,推动修改台湾的课纲,大幅减少文言文的篇目和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比如《岳阳楼记》等经典作品被删减。三国历史从几十页缩减到只有两页,像郑成功这样对台湾历史有重要意义的人物,也被淡化甚至忽略。 这样的结果就是,许多台北的高中生连李白和杜甫都分不清楚,还有人以为岳飞是打羽毛球的。这种文化和历史的断层,实际上是在慢慢切断台湾年轻一代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不仅如此,蔡英文任命了不少具有“台独”倾向的官员掌管教育和文化部门,推行所谓“台湾主体意识”,淡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她甚至提出把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数字化和国际化管理,有人认为这是在试图切断这些文化瑰宝与中华民族的根。 这不仅让台湾的文化根基变得模糊,更让未来几代人对自己的历史认知产生严重偏差。 两岸关系方面,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也就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官方沟通停摆,关系降至冰点。2024年,解放军巡台军机达到两千多架次,台军飞行员疲于应对,整个台海地区安全形势异常紧张。 蔡英文表面上讲“和平对话”,实际上却不愿真正放下台独的姿态,使得两岸关系恶化,交流合作变得困难重重。 蔡英文推动的“新南向政策”试图减少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加强和东南亚国家的联系。然而,现实数据非常扎心。2024年,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高达1500多亿美元,占总出口的31.7%。大陆仍然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 换句话说,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大陆市场,短时间内难以割舍。 但蔡英文政府却花费巨资购买美国武器,据说是买了2.4万亿新台币的装备,其中不少还是过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军购,结果是民生资金紧缩,台湾人薪资十年没涨。这样的局面让很多人开始质疑,她所谓“去中国化”,到底是为了谁的利益? 蔡英文不仅在两岸关系上玩“硬”,在国际场合的表现也频频“挑战底线”。2023年,她以“过境”为名访问美国,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面。此举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原则,激怒了大陆,也被国内外媒体批评为“倚美谋独”。 与此同时,台湾的“邦交国”不断减少。2023年,洪都拉斯与台湾断交,转而与中国大陆建交,这再次表明“台独”路线并不被国际社会认可。 蔡英文所谓“我是中国人”,实际上是政治投机的表现。她早年利用当时台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拉拢中间选民,但她的心思里已经藏着“台独”计划。 她把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故意拆开,用文字游戏混淆视听。等到掌权后,她就不再掩饰,拼命推行“去中国化”教育,试图切断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 她利用教育灌输“台独”意识,特别针对年轻一代。教育上的断层,让年轻人不了解中国历史,甚至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文化。这样,台湾的“根”就被逐步割断了。
民进党下大力气罢免傅崐萁,该党秘书长林右昌频繁到花莲县下指导棋,几进几出,联合蓝
【1评论】【2点赞】
最爱秋天
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