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第一次正式“官宣”用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以色列,而且打的不是别的,是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以色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民航门户、全国航空心脏。这波,性质就变了。
这一发“巴勒斯坦-2”,到底打没打中?
胡塞武装自己说:“打中了。”
以色列说:“我们拦了。”
那真相在哪儿?
常规套路一般是: 胡塞要“立威”,说打中了; 以色列要“维稳”,说拦截了。
问题在于,这次不是普通弹道导弹,而是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这东西有个特点:飞得快,不好拦,尤其是最后突防阶段的变轨能力很强。就算“铁穹”或者“巴拉克-8”之类的防空系统,面对真正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拦下来的概率并不高。
如果胡塞真有这种能力——那就不是搅局,而是打破平衡了。
胡塞这回“秀肌肉”,不是光说说
咱得从7月21日那场以色列空袭说起。
当时,以军突然出手,空袭了也门荷台达港的胡塞武装军事设施——这个地方战略意义极大,靠红海咽喉。
结果胡塞当天晚上就放话,说我们回敬了:5个无人机目标砸以色列。
现在这波导弹打机场,正是报复的升级版。注意了,这已经不是“航运打击”那套了,而是正面对以色列本土动手。
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从今年3月到现在,胡塞已经打了大约60枚弹道导弹,不带客气的。
更关键的是,这次用的型号叫“巴勒斯坦-2”,名字起得直接又狠,说明这是专门为这场中东大战“量身定做”的型号,不是顺手拿来用的老货。
谁给胡塞塞了“高超音速导弹”?
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这背后不可能是胡塞自己研发的。
从伊朗到胡塞的军事通道,这些年早就成体系了: 胡塞搞到“萨马德”无人机、“布尔坎”导弹,其实都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影子”产品; 现在搞出个高超音速的“巴勒斯坦-2”?十有八九,是伊朗技术援助升级版; 伊朗今年就公开展示过自己的“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
别忘了,美国情报界早就警告过,说胡塞正在“接入伊朗先进导弹体系”,甚至有俄罗斯在后面“提供指导”。
也就是说:胡塞这波导弹袭击,可能是伊朗联合中东盟友的“联合战术展示”。
以色列能承受几次?
本-古里安机场,是以色列全国70%的进出口旅客流量的入口,也是主要的货运节点。哪怕被导弹擦着边一下,都是地缘政治上的“爆炸性事件”。
而且从前一天空袭胡塞、到第二天遭报复,节奏之快、烈度之高,已经不是低强度对抗,而是军事高强度互动。
更何况,胡塞不是孤军作战。
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民兵、加沙哈马斯——中东“抗以联盟”一体联动,大家现在已经不搞口号革命,直接就是技术互通、火力打击、集群报复。
中国怎么看?
从中国角度看这事,我们关心的不是谁“讲了大话”,而是这次袭击背后的中东战争结构升级。
高超音速武器的下沉,不再是中美俄大国俱乐部的专利,现在连胡塞这种“非国家军团”都能玩,这说明技术扩散速度和实战转化速度远超预期。
这对全球防空体系、无人机系统、导弹防御模式,都是巨大的挑战。
而对中国而言,至少有三件事看得非常清楚: 红海局势不是边角料,而是核心变量——全球贸易依赖红海航道,我们有上千亿美元的中东贸易直接受此影响。
信息战和武器战高度融合——胡塞这波“导弹打机场+公开宣称命中”就是典型信息打击;以后别光看谁打了什么,更要看谁先把话放出去、影响舆论场。
中东战略态势彻底洗牌——美国再强,也挡不住以色列和整个什叶派联盟的碰撞,未来真正要调解、劝和促谈、甚至约束冲突边界的,只有中国。
胡塞武装这一发“巴勒斯坦-2”,打的不只是本-古里安机场,也打在了中东秩序的痛点上。
这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