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太原村民在地头取土时,意外挖到两块4斤重的大金锭,见四下无人,竟直接揣进口袋,谁知,回家后却再也睡不着觉。 太原黄陵村的王大柱正在自家猪圈旁取土,铁锹刚铲下去就碰到了硬邦邦的东西,他用手扒开泥土一看,眼前出现了两块拳头大小的金黄色物件。 王大柱蹲下身子仔细端详,这两个东西沉甸甸的,表面还刻着几个他不认识的字,虽然从没见过真金子,但这金灿灿的颜色让他的手都开始发抖。 他赶紧四下张望,确认没人看见后,连忙脱下棉袄把两块金疙瘩包起来塞进怀里,一路小跑回到家,王大柱把门闩好,才敢把这两个宝贝拿出来放在炕上。 用秤一称每块足有两斤重,王大柱盘算着,村里老李家那头壮牛才卖了80块钱,这两块金子怕是能买下村里所有的牛,想到这里他既兴奋又害怕。 邻村的老张头前年私藏了几枚银元,被人举报后不但东西没了,人还被批斗了好几天,王大柱想起这事,后背直冒冷汗。 整个晚上他都没睡着觉,金子就放在枕头下面,翻个身都能听到布包里传出的轻微响声,天还没亮王大柱就爬起来,用最好的蓝布把金子包得严严实实。 他径直走向村支书李大海家,路上碰到挑水的二狗子问他这么早干啥去,王大柱只是含糊地说有事找支书,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内心的不安。 李支书看到这两块金子时也愣住了,他立即骑着自行车赶到公社,又从公社联系到了县里,不到三天,县文物部门的专家就赶到了黄陵村。 专家说这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官银,每块重约一公斤,在那个年代专门用来支付军饷和官员俸禄,这样的东西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县里给了王大柱200块钱的奖励,还颁发了一张大红奖状,200块钱在1972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买600斤白面的钱,够普通农户吃大半年的。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有些人私下里议论,说王大柱脑子进水了,这么大的财富就这样白白送人,但更多的村民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王大柱把奖状贴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每当有人问起这事,他总是憨憨一笑:“交出去了心里才踏实,要不然晚上都睡不着觉。”这两块金锭后来被送到省博物馆展出。许多参观的人都会停下来听讲解员讲述这个农民上交文物的故事。 村里后来还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有人挖地基时挖出古钱币,有人修房子时发现墙里的字画,大家都学着王大柱的做法主动上交,黄陵村也因此被县里表扬为“文物保护先进村”。 王大柱已经80多岁了,偶尔有记者来采访,问他当年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老人的回答还是那么朴实:“睡得安稳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发生在物质匮乏年代的故事,让人看到了最朴素的价值观念,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时,一个普通农民用最本能的反应,选择了心安理得的生活。 村里的年轻人现在还经常提起这件事,他们说王大柱爷爷教会了他们一个道理:有些东西比金钱更珍贵,那就是睡得安稳的良心和邻里乡亲的信任。 《中国文物年鉴》国家文物局 《山西通志》省级历史档案 《山西出土金银器研究》
1972年太原村民在地头取土时,意外挖到两块4斤重的大金锭,见四下无人,竟直接揣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7-23 11:24: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