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到极致的中国版“蜂群战术”到底有多夸张? “九天”无人机在2024年珠海航展

军机Talk 2025-07-23 10:12:04

被玩到极致的中国版“蜂群战术”到底有多夸张? “九天”无人机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时,现场的“硬货”太多,它的真正分量并未立刻显现。 可当它的详细参数公之于众,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架翼展超过25米、最大起飞重量达16吨的庞然大物,确实是一个里程碑。 这个重量不仅远超美国MQ-9“死神”无人机,甚至超过了印度LCA战斗机这类有人驾驶战机,比RQ-4“全球鹰”侦察机也足足多出4吨。五角大楼因此将其定义为“规则改变者”,一个关键指标是其载弹量竟能达到轰-6K级别轰炸机的一半。 这架被称为“空中航母”的无人机,究竟是颠覆战场的战略利器,还是一个技术尚不成熟的试验品? “九天”的性能首先源于一颗强大的“心脏”,外界普遍猜测,其动力来自一台国产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可能是涡扇-9的无加力版或涡扇-15的衍生型号。 这台发动机能将它推到15000米的实用升限,一个足以让多数常规防空导弹望尘莫及的高度。它的航程也极为可观,7000公里的作战半径,意味着从中国本土起飞,无需空中加油便可覆盖整个西太平洋,甚至直飞夏威夷。 而根据规划,未来的混合动力系统还将把航程扩展至8000公里。在超过700公里的时速下,“九天”能在目标上空盘旋超过12小时,特殊任务模式下滞空时间更能延长到36小时。 除了飞行性能,“九天”的火力投送能力也同样突出。机身下方设有8个挂点,可以挂载1000公斤级的制导炸弹、霹雳系列空空导弹乃至鹰击-21反舰导弹,6吨的有效载荷让它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飞行军火库”。 它的模块化设计也赋予了极高的任务弹性,通过更换不同的任务舱,就能在察打一体、物资运输、电子压制等角色间快速切换。 这架飞机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机腹内隐藏的那个“异构蜂巢任务舱”,这个设计能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数百架小型无人机,军事专家将其形容为“把整个工具箱搬上了天”。 实战中,“九天”可以像“天女散花”一样,瞬间释放大量微型无人机或巡飞弹,形成对手防空系统难以招架的饱和攻击。 根据官方数据,10架“九天”组成的编队就能投放超过1000架无人机,这种规模的火力网足以让任何对手感到棘手。在海上,它同样能执行多样化任务,无论是低空投放鱼雷、布设水雷,还是直接挂载反舰导弹对敌方舰队进行打击,巨大的成本优势让这些战术都变得可行。 这种集群作战的理念在近几年的俄乌冲突中已得到验证,而“九天”无疑是将这个概念推向了体系化和规模化的新高度。 “九天”的登场,在全球军事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美国原有的MQ-9“死神”无人机在它面前相形见绌,五角大楼随即提高了“忠诚僚机”和新一代舰载无人机项目的优先级。 中东国家也表现出浓厚兴趣,过去采购美制无人机限制重重,如今“九天”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无人机“航母”这个概念也并非无懈可击,乌克兰媒体“国防快报”就指出,“九天”庞大的机体缺乏隐身设计,在现代防空体系面前生存能力存疑。 它释放的小型无人机或巡飞弹作战半径通常只有10到13公里,这意味着母机必须抵近目标才能有效攻击,但这又将自身置于险境。 无论是射程上百公里的远程防空系统,还是30公里内的近程导弹,都能对这个空中“巨兽”构成威胁。 一种更稳妥的战法或许是,让“九天”挂载射程200公里以上的空舰导弹,或100公里级的滑翔制导炸弹,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 这样虽不那么科幻,却更能发挥其航程远、载弹量大的优势。至于为何不用轰-6执行这类任务,答案很简单:成本。 “九天”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远低于轰-6,并且无需考虑飞行员和战机回收问题。设想一下,若能实现大批量生产,每次出动上百架无人机,发动持续数小时的饱和攻击,这种消耗战恐怕没有哪个对手能轻易承受。 “九天”作为一个技术验证平台,已经展现出战略级无人机的潜力。它重型化和高度模块化的设计,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它所预示的未来战场形态,已经足够引人深思。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军机Talk

军机Talk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