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1日,《申报》刊文悼念一位普通且伟大的车夫,这在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车夫的名字叫胡阿毛,虽然名字普普通通,但却是个热血男儿。
“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悍然下达了进攻上海的命令。
1月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此时,整个上海硝烟弥漫。胡阿毛在上海当汽车司机,在2月26日,开车经过上海虹口百老汇路口时,被日军包围。
本想将其和其他中国人一起处死,但被一个日军军官拦下,因为日军正需要胡阿毛这样会开车且熟悉上海地形的人带路。于是,胡阿毛被当做“特殊俘虏”被押往汇山码头日本司令部,等待安排任务。
2月27日,日军通过汉奸翻译传话,逼迫胡阿毛担任运输任务。并许诺他,干得好给予金钱奖励;如果三心二意、图谋不轨立即杀掉。
胡阿毛这几日,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同胞被日军残忍杀害,心中愤恨异常,正想尽办法想要报仇雪恨。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日军的要求。
当时,日军给胡阿毛的任务是往公大纱厂运送军火,但鬼子兵并不信任他,因此,随车还派了10余名鬼子兵护送。
汽车一路疾驰,胡阿毛知道就是按照鬼子兵的要求完成了任务,自己也凶多吉少,不如利用驾驶汽车的时机与一车的鬼子兵同归于尽,也算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报仇雪恨了。
胡阿毛凭借自己熟悉道路的便利,把车拐进了距黄浦江边最近的道路。趁鬼子兵不备,他狠踩油门,猛打方向盘开足马力开车向黄浦江里冲去。
就这样,他开着汽车将10几个鬼子兵和一车军火开进了波涛汹涌的黄浦江中。胡阿毛英勇牺牲了,年仅22岁。
《申报》在刊登胡阿毛的英雄事迹后,也对其家庭做了调查“惟君尚有年迈老母,家境甚为萧条,业誌本报,胡君为国牺牲,甘以身殉,望各界厚予抚恤。”
胡阿毛的抗日爱国事迹传颂沪上,上海各界召开追悼会,悼念忠魂并为胡母踊跃捐款,也算抚慰了英灵之心。
淞沪抗日义勇军司令王亚樵亲书悼词:“ 阿毛、阿毛!泉台相望,铁臂锄奸,赤胆心肠……八荒有感,魂梦西厢,君骨有灵,享议蒸尝。”
陶行知先生得知胡阿毛的事迹后,为了讽刺胡适的不抵抗主义,还编了一首小诗:“一二八,日子好,中国车夫是好佬,恭喜胡家出好汉,不是胡适是阿毛。”
胡阿毛的故事在抗战胜利后,被编入当时小学语文课本中,直到现在还有极个别老人还记得那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