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年,李渊奄奄一息,把5岁小儿子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让他好好照顾弟弟。李元婴很聪明,他只想当一个快乐的王爷,故而得以善终。 李渊被儿子关起来后,心情就没痛快过,只能将情绪发泄到寻欢作乐上,伺候他的宫女太监一大堆,对于他的行为,李世民睁只眼闭只眼。 早在玄武门之变后,虚伪的父子情就彻底破碎,能好好地让李渊颐养天年,就是李世民最大的孝心,想要再多是不可能的。 李元婴的出生给李渊昏暗的生活带来一丝光彩,每天“幺儿、幺儿”的叫个不停,对小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很感兴趣。 李世民对弟弟的出生没太多反应,此时的他早就坐稳皇位,黄毛小儿不可能对皇位产生威胁。 李元婴自幼被宠溺着,养成无法无天的性格,李渊抱着他时,都要小心不要被他拔掉胡子。 不管李元婴有多淘气,李渊都对他很包容,更是将自己私库里的东西都赏赐给他,李元婴的富贵生活比皇子皇女们都要好上不少。 在李渊要离世时,就担心的就是小儿子受苦,毕竟李世民能做出杀死兄弟的事情,就说明他对手足没多看重。 可最后李渊能托付的人却只有李世民,李渊希望他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将小儿子抚养长大,回头给他块好的封地,让他过富贵闲人的生活就行。 李世民对此没什么意见,皇室里想要养个富贵人太简单,只要这个弟弟以后省点心,不要做出威胁皇位的事情就可以。 李渊去世后,李元婴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依然居住在宫中,反正宫里面最大的是他哥哥,皇嫂温柔大度,不会训斥他,于是李元婴小魔王的性子没有改变,做事喜欢我行我素。 随着他年纪的增大,闯的祸是越来越多,不时地有人来李世民面前打小报告,告诉他李元婴又做什么坏事了。 李世民害怕弟弟将他儿子们带坏,将刚九岁的李元婴打包扔到封地滕州,让他去当个闲散王爷。 没有哥哥的束缚后,李元婴变得更加专横跋扈,他可不管地方老百姓生活得如何,首先要满足的就是自己的喜好。 看到滕州的房子不合心意,一声令下,就要建房子,他躺在宫殿里面享受的时候,不知道外面的百姓都在骂他。 大兴土木苦的是百姓,他们要服徭役,每天顶着大太阳干活,忙忙碌碌的累个半死,为满足李元婴骄奢淫逸的生活,赋税同样不能少。 弹劾他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飞到皇宫里,等到李治登基后,看到这个小叔叔如此不着调,直接贬到苏州。 接到旨意的李元婴也不生气,收拾好行李就带着妻儿们款款而去,没等他再搞事情就被调到洪州任都督。 李元婴到地方后,重新大展身手,在他的命令下,洪州兴师动众起来,又是老一套建房子,他身为滕王,要给自己建滕王阁,至于之前在滕州建的就不管不问了。 等到滕王阁建好后,他登高望远,只觉风光无限好,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大加赞赏,后来这座滕王阁被王勃写进骈文中,流传到现在。 后来他又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山高皇帝远,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帝给他的教训,让他收敛着点,不要老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就耀武扬威,骄奢放纵。 如果李元婴有政治头脑的话,就干不出随心所欲奢侈享乐的事情,他完全没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既然让他换地方,他就带着家人快快乐乐地搬家,一路上看看风景品尝美食,过得好不快活。 到地方后,依旧停不住爱建筑的心,在半山腰处修建了座行宫,同样叫滕王阁,这座豪华的建筑亦在杜甫的诗中有记载。 李元婴在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名气,偏偏他修建的滕王阁给他留下响亮的名声,而他一生快活放肆,没有什么烦恼,生下来二十多个孩子,快快乐乐活到54岁离开人世。 参考信源:《新唐书》《旧唐书》
猜你喜欢
历史知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2025-07-21
婉柠萌amy
明朝的建立无疑是伟大的,至少让汉人在1279到1912之间有个难得的窗口期,使汉
2025-07-22
幼儿养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