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因为在朋友圈发泄对同事在办公室吸烟的不满,不但被扣了绩效工资,还惨遭公司开除!女子气不过,将公司告上法庭索赔,经过两审,法院给出的判决让人出乎意料。 2018 年的国庆假期刚过,北京某科技公司的 HR 办公室里,徐小娇盯着桌上那份印着 “解除劳动合同” 字样的文件,指尖冰凉。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极了她此刻混乱的心情 —— 谁能想到,一个月前那条冲动发在朋友圈的吐槽,会让自己彻底告别这份干了三年的工作。 事情的起因,要从办公室那股挥之不去的烟味说起。 徐小娇所在的部门在公司最东侧,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带落地窗的办公室里。 部门经理老张是个有二十多年烟龄的老烟民,习惯每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在自己的工位旁抽烟。他的座位靠着中央空调的回风口,每次抽烟,烟味就顺着管道传遍整个办公室。 徐小娇有过敏性鼻炎,烟味一飘过来,她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严重时还会头痛。 刚入职那年,她试过委婉提醒:“张经理,您抽烟的时候能不能开下窗?我鼻子不太舒服。” 老张当时笑着说 “好”,但第二天照旧在原位抽烟,只是把窗户开了条缝,深秋的冷风灌进来,冻得其他人直哆嗦。 2018 年夏天,公司组织体检,徐小娇的体检报告里写着 “肺纹理增粗,建议远离粉尘及烟雾环境”。 拿着报告去找行政部时,行政主管叹了口气:“全公司就老张一个人在办公室抽烟,他是公司元老,老板都得让他三分,我们也没办法。” 9 月 27 日那天,老张抽完烟后,烟蒂没彻底掐灭,掉进了垃圾桶里的废纸堆,引发了小规模的火情。 虽然同事们及时用灭火器扑灭了火,但整个办公室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还触发了消防警报,害得整栋楼的人都跑了一趟。 徐小娇当时正在整理招聘资料,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眼泪直流。等她缓过劲来,却看到老张正和几个老同事笑着说 “多大点事,小题大做”。 那一刻,积压了两年的委屈和愤怒一下子涌了上来。 当天晚上,徐小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越想越气,索性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写道:“把办公室当吸烟区,还差点放火的,脑子里装的是烟灰吧? 怎么不自己呛死在烟里?实名咒你全家天天吸二手烟!” 她微信里加了不少同事,其中就有老张的助理,她心里清楚,这条朋友圈迟早会传到老张耳朵里。 当天下午,公司的合规部就找徐小娇谈话,给她看了《员工手册》的第 7 章第 5 条:员工不得通过任何渠道发表侮辱、诽谤同事的言论,一经发现,公司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徐小娇这才想起,入职时确实签过一份《员工手册确认函》,但当时只是匆匆扫了一眼,根本没细看具体条款。 合规部的同事告诉她,这本《员工手册》是 2017 年通过全体员工投票制定的,当时参与投票的有 87 人,65 人投了赞成票,投票结果还在公司内网公示过一周。 你作为 HR,应该比谁都清楚公司制度的效力,对方的话让徐小娇哑口无言。 10 月 8 日,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徐小娇收到了那份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她去找老板理论,老板的回复很直接:老张确实有错,但公司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你违反了规定,就得按规定处理。 徐小娇不服气,觉得公司处理不公,她先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139881.61 元。 仲裁过程中,公司提交了她的朋友圈截图、多位同事的证言,以及她签字的《员工手册确认函》。 仲裁委最终裁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合法,驳回了徐小娇的请求。 因为她的言论已经对老张造成了困扰,多位同事可以证明老张因此事情绪低落,影响了工作。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徐小娇在朋友圈发表的言论确实具有侮辱性,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判决驳回徐小娇的诉讼请求。 徐小娇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了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但依旧维持了一审判决,这场官司最终以徐小娇的败诉告终。 后来,徐小娇在找新工作时,遇到了一位做劳动仲裁的律师,对方听了她的经历后说:职场中遇到不公,维权是应该的,但一定要用对方式。 你可以向公司提建议,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但用辱骂和诅咒的方式,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徐小娇这才明白,同事之间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遇到问题,应该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 毕竟,抽烟有害健康,在办公室这样的公共空间抽烟,确实会影响他人,但用错误的方式去反击,最终伤害的可能还是自己。 就像那位律师说的,职场不是战场,没必要用极端的方式去 “战斗”。互相尊重,彼此体谅,才能让工作环境更和谐,也能让自己少走弯路。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认为是否为她感到不公呢?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因为在朋友圈发泄对同事在办公室吸烟的不满,不但
语蓉聊武器
2025-07-22 14:56: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