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6年的除夕夜,当时一群女护士以“吃药”为名,将毒药喂给了解放军伤员。在凌晨

1946年的除夕夜,当时一群女护士以“吃药”为名,将毒药喂给了解放军伤员。在凌晨时分,400多名护士手持手术刀,残忍地杀害了150多名解放军伤员! 1946年,抗战胜利才半年,国内却并不太平,国共内战硝烟渐起。通化,吉林东南的这座小城,因地处要冲,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红十字医院收治了150多名解放军伤员,大多是轻伤员,盼着早日康复重返战场。医院里还有400多名日本女护士,她们是日本投降后滞留的战俘,被安排协助护理工作。中方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允许她们留在医院,谁料这竟埋下祸根。 这场惨案的主谋是藤田实彦,日本关东军大佐,生于鹿儿岛县的武士家庭。1921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32年自陆军大学校毕业,参与淞沪会战,1939年晋升中佐,1942年升大佐,担任关东军第125师团参谋长。他在侵华战争中策划多次“扫荡”,手段残忍。战败后,他拒绝接受现实,潜入通化山区,联络旧部,策划暴乱,妄图颠覆新生政权。他通过女特务与医院护士联络,煽动她们的仇恨,谎称中国人将对她们实施报复,挑唆她们先下手为强。 另一关键人物是孙耕尧,伪满时期通化要员,战后任国民党通化市党部书记。他与日军合作多年,积累了人脉和资源,对解放军接管通化心怀不满。他与藤田实彦勾结,提供武器和情报,筹备“孙田暴动协议”,企图通过暴乱恢复旧势力。他的背叛为惨案提供了外部支持。 李同宪,八路军营长,1938年投身抗战,作战经验丰富,多次负伤。1946年初,他在通化红十字医院养伤,腿部受伤,行动不便。他保持高度警觉,习惯将手枪藏于枕下。在除夕夜的屠杀中,他凭借敏锐判断,击毙行凶护士,保全性命,为援军争取时间。 1946年2月3日除夕夜,通化城内喜气洋洋,红十字医院却暗流涌动。400多名日本女护士借分发“夜间药丸”为名,将掺有毒药的胶囊分发给伤员。这些药丸外表无异,伤员们毫无防备地服下。半小时后,毒性发作,伤员们出现头晕、恶心、手脚无力的症状,许多人陷入昏迷。午夜时分,医院断电,护士们掏出手术刀、剪刀等工具,分组行动,进入病房对无法反抗的伤员实施屠杀。她们动作迅速,针对喉咙、胸膛等要害下手,153名伤员在毒发或刀伤中丧生,医院血流成河。 李同宪察觉异常,强忍毒性带来的眩晕,翻身下床,发现战友已无生命迹象。他质问进入病房的护士,趁对方慌乱之际,取出藏于枕下的手枪,击毙一名行凶者。医院外,三声长哨响起,标志着暴乱开始,城外日军残部与孙耕尧的武装试图里应外合,攻占通化。通化支队五连连长高英锡闻讯带队冲入医院,迅速控制局面,制服护士,阻止进一步杀戮。援军抵达时,153名伤员已无一生还,医院满目疮痍。 天亮后,通化支队展开清查,医院血迹斑斑,凶器散落一地。调查迅速锁定藤田实彦,他被捕后供认策划暴乱,意在削弱解放军士气,为暴乱铺路。3月10日,通化市裕丰厚商店三楼举办罪证展览,藤田被押上台公开审判,供述罪行。孙耕尧被连夜审讯,作为叛国汉奸被枪决于街头。400多名护士中,多数被判死刑或重刑,行刑时群众围观。藤田因肺炎和肠炎于3月14日病死医院,遗体被展示于广场。部分漏网护士藏匿民间,至1951年镇反运动,30余名暴乱分子被捕,依法处决。 李同宪经数月治疗康复,重返战场,多次立功。他常叮嘱战友保持警惕,防止敌人暗中作乱。通化事件促使解放军加强战俘管理,避免类似悲剧。这场惨案暴露了军国主义残余的危险,153名牺牲战士的鲜血成为警钟。战争虽结束,仇恨的余烬仍在,和平需以警惕和力量捍卫。这起事件提醒人们,敌人可能在任何时候以任何面目出现,唯有保持警觉,才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