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韦衍行)7月21日,“美之道”文化项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首发式。项目致力于挖掘文物多重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进而激发观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自觉,推动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线上小程序导览的方式,打破馆内各展览之间的物理界限,架构一条虚实结合的“美之道”参观路径,为观众提供深度主题化观展的方式,同时突破了传统展厅在信息承载、互动体验与观展动线上的空间制约,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
不同于常规展览模式,该项目从鹰形陶鼎、四羊青铜方尊、击鼓说唱俑等32件代表性文物中选取部分重点文物,借助小视频进行多样化的辅助展示,引导观众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度感知文物的精美之处。通过虚实融合的展示手法,全方位展示展柜中文物鲜为人知的独特魅力,让凝固的历史在数字维度焕发新生,为观众打造可感知、可探究、可传播的文化体验场域。
这32件兼具学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馆藏文物,恰如其分地以审美视角观照展示文物中的美学意蕴,生动呈现中华文明不同时代的鲜明艺术特征以及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揭示中式美学的精神内核与演变历程。同时将文物的赏析文字分布于审美范畴的各个面向,引导观众快速捕捉其魅力,巧妙地将不同审美范畴以及不同媒介材料和风格形式的美,通过文物的器型、风格等多维度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全面、生动地领略文化之美与文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