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7月21日电(记者王勇)7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进行发布。
据悉,为全面摸清广西林草种质资源家底,2020年8月,自治区林业局启动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并于2021年4月全面铺开。本次普查实现了111个县(市、区)全覆盖,包括山区、丘陵、湿地等多种地形地貌,抽样面积达到广西全区国土面积的10%。历时四年,普查工作现已完成,并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普查共登记优良单株及特异种质资源1.85万余份,首次全面掌握了广西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与数量情况,为后续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普查中还发现了植物新物种27种,如全州樱花、靖西楠、三江麻竹等,以及42种广西新记录物种和5个登记新品种,极大丰富了广西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
普查覆盖多种生态系统。面对山地、滨海、岩溶等复杂生境,普查团队采用现代技术实现了对特殊生境中零散分布物种的全覆盖,构建“天—空—地”三位一体的普查体系。通过数字化资源图谱与动态数据库,精准捕捉了峰林沟壑间的珍稀植株。此次普查共采集植物标本70101份、DNA样本12648份,采集并保存各类林草种子2293份,为科学保存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在全国首创“专项调查+”模式,开展了62项广西优势资源专项调查,涵盖香料植物、传统特色木材、特色食用竹等领域。完成了森林食物资源专项调查8项,涵盖木本油料、特色香料香精、特色药用植物等领域。同步挖掘民间传统利用知识7800余条,为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拓宽了渠道。
据了解,广西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拥有得天独厚的林草种质资源禀赋,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已知高等植物10466种。拥有全国最优良的杉木、松树种源和全国最大的桉树、松树基因库。松、杉、桉、油茶、八角、肉桂等种质资源都极具地方特色,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现代林业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资源禀赋助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林化产品生产基地和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