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高血压常有三大误区: 一是迷信“降压药一吃终身”,忽视根本调理; 二是以为“没有症状就没事”,其实血管已在无声受损; 三是把高血压归咎于“遗传”,却忘了熬夜、焦虑、饮食油腻才是推手。 第一个误区:迷信 “降压药一吃终身”,忽视根本调理。 降压药就像给沸腾的水壶盖盖子,能暂时压住 “火气”,但没解决 “为什么沸腾”。中医看高血压,多是肝阳上亢(火气往上冲)、痰湿内阻(血管里有 “淤泥”)、气血瘀滞(血流不畅)。 有个患者吃了 5 年降压药,血压正常却总头晕,看他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是痰湿没清、肝阳没平,用了化痰平肝的方子,三个月后降压药减了一半 —— 这不是说药没用,而是光靠药不调体质,就像治水只堵不疏,迟早会溃堤。 第二个误区:“没有症状就没事”,其实血管在悄悄 “生锈”。中医讲 “气血贵流通”,血压高时没感觉,多是身体 “忍” 住了 ——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开始不觉得烫,等觉得烫时已经晚了。 中医诊脉时,这类人多是 “沉涩脉”,说明瘀血已经在血管里扎根,只是还没 “闹到表面”。无症状不是没事,是血管在 “沉默受损”,等出现头晕、胸痛时,往往已经有斑块、硬化了。 第三个误区:把高血压全归为 “遗传”,忽视习惯的 “推手” 作用。 遗传确实像 “种子”,但要不要发芽、啥时候发芽,全看 “土壤”—— 也就是生活习惯。有个患者说 “我爸妈都高血压,我肯定躲不过”,于是照样熬夜、吃咸、发脾气,30 岁就戴上了高血压帽子。 但他弟弟同样有家族史,却坚持清淡饮食、早睡、练太极,40 岁血压还正常。中医讲 “肝喜条达”“脾主运化”,熬夜伤肝、高盐伤脾、暴躁生肝火,这些习惯会把 “遗传种子” 催发芽,而好的习惯能让种子 “沉睡”。 说到底,高血压在中医眼里不是 “数字病”,是 “体质病”。降压药是 “救急的船”,调理体质才是 “修航道”;没症状不是 “没事”,是身体在 “攒问题”;遗传只是 “先天条件”,习惯才是 “后天方向盘”。 想稳住血压,先走出这三个误区 —— 既借药之力,更调体之本,才能让血管真正 “年轻” 起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