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思考了13天后,李在明却决定不出席中国阅兵?特朗普的一记耳光打醒韩国,“战略自主

思考了13天后,李在明却决定不出席中国阅兵?特朗普的一记耳光打醒韩国,“战略自主”成了空谈。 这事表面看是外交礼节问题,实则像面镜子,把韩国在大国博弈里的憋屈照得明明白白。 美国那边,特朗普刚抡起关税大棒,要求韩国把国防费涨到 100 亿美元,还威胁对汽车、半导体加征 25% 关税。这哪是盟友间的商量,分明是债主上门讨债。 李在明心里清楚,要是这时候去北京参加阅兵,特朗普能直接掀桌子。毕竟韩国的战时指挥权还在美国手里,这可是战略自主的命根子。他刚提出 “一揽子交易” 想拿回指挥权,要是惹恼了美国,这事就黄了。 韩国国内也不消停,尹锡悦留下的亲美政策余波还在,保守派三天两头搞游行,警告李在明别跟中国走太近。李在明虽然口口声声说要修复中韩关系,但真到关键时刻,还得看美国脸色。 他 7 月 17 号特意公开表态,“希望美国不要误以为自己亲华”,这哪是说给中国听的,分明是给华盛顿递投名状。 有人可能会问,韩国不是号称要战略自主吗?可现实是,韩国在安全上靠美国保护,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双重依赖就像两条绳子,把韩国捆得死死的。 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 年双边贸易额占韩国外贸总量的 25%,半导体、汽车等行业对华依存度超过 40%。但美国掐着韩国的安全脖子,驻韩美军就像悬在头顶的剑,让韩国不敢有半点忤逆。 李在明心里也憋屈。他刚上台时信誓旦旦要搞 “实用外交”,可现实给他泼了冷水。7 月初中国邀请他参加 9 月 3 日的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他磨磨蹭蹭 13 天才给出答复,理由是 “韩美、韩日首脑会谈日程没定”,这明摆着是借口。 真实原因是,美国没点头,他不敢动。就像朴槿惠 2015 年顶着压力参加中国阅兵,换来中韩自贸协定的黄金期,可现在的李在明没这胆子。 特朗普这一巴掌,把韩国打醒了。所谓战略自主,在绝对实力面前就是个笑话。韩国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可钢丝两头都攥在美国手里。 李在明想平衡各方,又是邀请中国参加 APEC 峰会,又是给 20 个亚太国家发函,可中国心里清楚,这不过是韩国的缓兵之计。 中国回复得很冷静,“重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愿同韩国保持沟通”,这潜台词就是:光嘴上说没用,得看实际行动。 韩国的困境其实折射出很多中小国家的无奈。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它们想保持独立,可现实不允许。李在明的决定不是个例,而是韩国外交困境的缩影。 美国要韩国在安全上站队,中国要韩国在经济上合作,韩国夹在中间,哪边都得罪不起。 有人可能会说,韩国不是还有日本吗?可日本和韩国的关系也微妙。李在明刚上任就和日本石破茂通话,想改善韩日关系,可要是他去了中国阅兵,日本肯定不满。韩国在东亚这盘棋里,真是步步惊心。 归根结底,韩国的战略自主就是个美丽的幻想。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韩国的外交政策就像风向标,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李在明的犹豫和妥协,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韩国整个国家的困境。 除非韩国能真正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或者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否则所谓战略自主,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 现在就看李在明有没有破局的勇气。他想在 10 月的 APEC 峰会上挽回局面,可中国已经看透了韩国的小心思。要是韩国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最终只会两头落空。 历史的教训摆在那,朴槿惠的成功和李在明的退缩,形成鲜明对比。韩国是想做有骨气的棋手,还是继续当任人摆布的棋子,就看这几步怎么走了。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特朗普的巴掌还没打完,韩国的脊梁骨怕是一时半会儿直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