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79年李赤然少将恢复名誉,回南京军区索要工资,空军司令员不满:老家伙平反了还

1979年李赤然少将恢复名誉,回南京军区索要工资,空军司令员不满:老家伙平反了还不满足,算什么待遇问题的账。 南京军区司令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65岁的李赤然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份工资核算单,直接找到了人事部门。 “我来申请补发工资。”这句话说得平静,但背后却是13年的等待,从1966年到1979年,这位开国少将的工资一直被扣发着。 李赤然出生在陕西一个种地的农民家庭,15岁的他加入了当地的红军游击队,那时候的陕北,到处都是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娃子,但李赤然有个特点:爱琢磨,爱动脑子。 22岁李赤然被任命为红27军政委,在那个年代这确实算得上年轻有为,当时的红军急需既能打仗又懂政治工作的干部,李赤然正好两样都不差。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赤然跟着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战,1942年在山西武乡县,他指挥了一场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机枪12挺,这场战斗的特别之处在于,李赤然事先派人化装成老百姓,摸清了日军的行进路线和作息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李赤然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在陆军发展,还是转到刚刚组建的空军,他选择了后者,理由很简单:“国家需要建设空军,我得去学。” 37岁的李赤然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李赤然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2点以后,1954年他又被派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两年。 回国后李赤然担任了空军第二军政委,他发现当时空军训练存在一个问题:飞行员地面训练不扎实,一上天就出状况,于是他提出了“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训练方法。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地面训练包括模拟器训练、理论学习、体能训练,每一项都要达标才能上天,实施一年后部队的飞行事故确实明显减少。 1966年空军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上有人提出要大幅增加飞行训练时间,认为这样能快速提高战斗力。李赤然当场提出了不同意见:“飞行员基础训练不够,盲目增加飞行时间只会增加事故。” 这话说得没错但时机不对,三个月后李赤然被调离空军第二军,改任一个研究机构的副职,行政级别从军级降到了师级。 接下来的13年里,李赤然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但他没有闲着,而是把时间用来读书写字,他系统研读了中外军事著作,写下了厚厚的20万字笔记。 1979年平反后,李赤然拿到了补发的工资:3.2万元,在当时这笔钱确实不少,一个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拿到钱的第二天,李赤然就做了一个决定:捐出2万元给陕西老家的学校。 在资助贫困学生这件事上,李赤然更是下了本钱,十年间他资助了47名学生,每人每年500元,这些学生大多来自陕西、甘肃等西北贫困地区,其中23人后来考上了军校。 有个叫张建国的学生,父亲因工伤致残,家里实在供不起他读书,李赤然知道后不仅每年给他500元学费,还给他买书买文具,张建国后来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军校,毕业后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 从陕北农村的穷孩子到开国少将,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也承受了和平时期的政治风波。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 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在台前光鲜亮丽的人,而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面前不张扬的人。 信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 《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央党史和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