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冯小刚爱上了漂亮的徐帆,回家向妻子张娣提出离婚:“我爱上了别人,我们离婚吧,财产一人一半。”而张娣不哭不闹,只用了一招便让冯小刚乖乖地主动净身出户。
那时的冯小刚,还不是后来呼风唤雨的大导演。
1984年,他经人介绍认识张娣时,只是个在剧组打杂的美工,穿件洗得发白的夹克,头发乱得像鸡窝。张娣是医院的护士,家境清白,人长得文静,同事都觉得 “冯小刚配不上她”。可张娣不这么想,她看冯小刚写的小品剧本,眼里有光:“你会有出息的。”
结婚时,他们住的是单位分的小平房,墙皮掉得厉害。张娣下班就往家跑,给冯小刚洗攒了一周的脏衣服,炖锅白菜豆腐汤,看着他就着馒头吃得香。
后来女儿冯思雨出生,冯小刚的母亲又突然瘫痪,张娣干脆请了长假,白天带孩子,晚上给婆婆翻身、喂药,整个人瘦成了一把骨头。冯小刚那时候总说:“等我出人头地了,一定让你享福。”
这话张娣记了很多年。直到1991年,冯小刚靠着《编辑部的故事》崭露头角,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身上的香水味也换了又换。
她在报纸上看到他和徐帆一起出席活动的照片,徐帆穿着红裙子,笑起来明媚刺眼。
第一次提离婚时,冯小刚还带着点愧疚,说 “钱和房子分你一半”。张娣没接话,只是照常给婆婆喂饭,送女儿上学,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冯小刚摔门而去,她就默默把他忘在沙发上的剧本收起来,叠得整整齐齐。
徐帆的存在越来越公开。他们一起去片场,被记者拍了照片登在报上,标题写着 “冯小刚新欢曝光”。张娣的同事替她不值,她只是笑笑:“日子还得过。”
有次冯小刚喝醉了回家,抱着她哭:“我对不起你,但我控制不住自己。” 张娣拍着他的背,像哄孩子似的:“醒了就去洗把脸。”
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七年。这七年里,冯小刚的名气越来越大,从编剧成了导演,拍的《甲方乙方》火遍全国。
他每次回家提离婚,张娣都只有一句话:“你想好了就行。” 可真等他说 “想好了”,她又拿出女儿的作业本,指着上面的红勾:“思雨这次考了全班第一。”
1999 年的秋天,冯小刚在片场发了场大火,回到家把奖杯摔在地上:“我净身出户!房子、存款都留给你,只求你签字!” 他看着张娣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刚结婚时,她把工资卡塞给他:“你拿去买相机吧,搞创作要紧。” 那时候她的头发又黑又亮,笑起来有两个酒窝。
张娣沉默了很久,从抽屉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离婚协议,在末尾签了字。
冯小刚看着她的笔迹,突然发现这个陪他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的女人,从来没跟他吵过架,没要过奢侈品,甚至没抱怨过他常年不回家。
离婚那天,冯小刚搬走时,张娣正在给婆婆剪指甲。
他拎着行李箱走到门口,听见女儿问:“爸爸还回来吗?” 张娣说:“爸爸有自己的路要走。”
后来有人问张娣,用了什么办法让冯小刚净身出户。她只是摇摇头:“不是我逼他,是他自己想明白的。” 那些年的沉默,不是懦弱,而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最后的体面——你要走可以,但得记得,是谁在你吃不上饭的时候,把馒头掰给你一半;是谁在你熬夜写剧本时,悄悄给你披件衣服。
冯小刚后来在采访里说:“张娣是个好女人。” 可这话听着,总像是欠了什么。
胡同里的老邻居还记得,张娣离婚后没搬走,照样照顾前婆婆直到老人去世,送女儿考上大学。
她还是那个下班就买菜回家的护士,只是偶尔路过电影院,看到冯小刚的名字,会放慢脚步,然后轻轻叹口气,继续往前走。
有些感情,不是吵赢了就赢了。张娣用七年的时间证明,能带走的是房子和钱,带不走的是一起吃过的苦,和刻在骨子里的情分。而那些轻易丢掉 “糟糠妻” 的人,得到的或许是新欢,失去的却是再也找不回的初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