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闺女又花60多给孩子买了双鞋,就想起我小时候母亲连一块多钱的凉鞋都舍不得给我买。 我上初中的时候,看到有的同学穿着凉鞋挺羡慕,回家就求母亲给我买一双,我求了好长时间母亲也没答应,当时我都不理解母亲为什么那么小气。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后来我理解了。 当时在生产队挣工分,男劳力一天8分工女劳力一天7分工,10分工为一个工才1毛多钱。 就是说母亲干10多天才能挣够一双凉鞋钱。 那时候一分钱也是好的,1毛多能买一包火柴,能买2斤红薯干或是高粱。 一年想要攒下几十块钱都非常困难,是一分一分省下来的,干什么都要精打细算。 现在我更明白了,母亲小气是为了攒钱盖房,给我们兄弟三个娶媳妇。 父母盖了3处房,娶了3个儿媳妇,都是一分一分省下来的。 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就体会不到父母有多难。 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黑色粗布鞋。全家人穿的鞋子也都是她一针一线做成的,不管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时间,都能看到母亲纳鞋底做针线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