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空间站不允许使用中文!这是国际惯例!”2021年,一向傲慢嚣张的美国跑到中国面

“空间站不允许使用中文!这是国际惯例!”2021年,一向傲慢嚣张的美国跑到中国面前叫嚣,可这次中国却没有再惯着他,直接回怼:“与美国无关的事少来插嘴!” 2021年,中国空间站建得热火朝天,天和核心舱刚上天,航天员住进去没多久,美国就坐不住了,他们跳出来嚷嚷,说空间站用中文不合“国际惯例”,得用英语才行。 这种无理要求,说白了就是想延续他们在航天领域的霸权思维。 当年中国提出加入国际空间站时,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直接把中国拒之门外。那时候他们可没提什么“国际惯例”,而是赤裸裸地搞技术封锁。 现在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把空间站建起来了,他们又跑来说三道四,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况且所谓的“国际惯例”根本站不住脚,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和俄罗斯主导,所以内部标识用英语和俄语。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要参与,就得先学这两种语言。比如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去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都得接受俄语培训。但中国空间站是100%自主研发的,从设计到建造都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凭什么要按别人的规矩来? 而且从技术角度看,使用母语对航天员的安全至关重要。空间站里的设备操作界面、应急手册都是用中文标注的,这能让航天员在紧急情况下本能地做出反应。 试想一下,如果满墙都是英文标识,航天员在处理突发状况时还得先在脑子里翻译一遍,那得多耽误事?当年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操作界面全是俄语,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不也得乖乖学俄语才能搭乘吗?怎么到了中国这儿,就成了“不符合国际惯例”? 更可笑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封闭”,一边自己却在太空搞双重标准。2021年,SpaceX的星链卫星两次近距离接近中国空间站,迫使中国航天员紧急避碰。 这种无视国际条约、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破坏国际惯例”。但美国政府对此却装聋作哑,反而对中国空间站的语言问题指手画脚,这不是霸权是什么? 事实上中国对国际合作一直持开放态度,欧洲航天局的航天员早就开始学习中文,为未来参与中国空间站任务做准备。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还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古诗感叹宇宙之美,引发全球热议。这说明只要有合作的诚意,语言根本不是障碍。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而不是一方居高临下地制定规则。 美国的这种傲慢,说白了是对中国航天崛起的恐惧。曾经他们以为把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就能遏制中国航天的发展。没想到中国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建成了独立的空间站,还实现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出舱等关键技术突破。 现在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空间站反而成了全球科学家开展太空研究的重要平台。这种局面,让那些习惯了“太空霸权”的美国政客坐不住了。 说到底,语言问题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太空话语权的博弈。美国想通过“国际惯例”来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却忘了一个基本事实:谁是规则的制定者,规则就会偏向谁。 中国空间站的成功,打破了西方对太空的垄断,也让世界看到,航天领域的“国际惯例”不应该由某一个国家说了算。未来随着更多国家参与中国空间站的合作,说不定“中文标识”反而会成为新的国际潮流。 而中国外交部那句“与美国无关的事少来插嘴”,其实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但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美国与其在语言问题上纠缠,不如先检讨一下自己的霸权心态,学会用平等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合作。毕竟,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任何傲慢与偏见都显得太过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