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1年,志愿军尖刀排遇到了美军两个帐篷,帐篷门口没有哨兵,战士们准备冲进去杀

1951年,志愿军尖刀排遇到了美军两个帐篷,帐篷门口没有哨兵,战士们准备冲进去杀敌,排长却突然说:“别动手,咱们有更要紧的任务!” 朝鲜半岛上,一支由12名志愿军战士组成的尖刀排,正借着在月光疾速穿行。 排长卜广德走在最前,而他们的目标就是在天亮前拿下503高地,为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主力部队的穿插撕开一道关键缺口。 突然,他们发现了两顶美式军用帐篷! 更令人心跳加速的是,帐篷门口空无一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手,死死按住了最前面战士的肩膀! 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拉开序幕。 这支由战斗英雄卜广德率领的精锐,被赋予了一项关乎全局的“尖刀”任务。 需要在夜晚穿插至敌纵深,快速夺取503高地附近五个支撑点。 这五个山头,扼守着华川通往敌后的咽喉要道。 能否拿下它们,直接决定了志愿军主力能否顺利实施战役穿插,将敌人分割包围。 出发前,连长的话语沉重如铁:“广德,这把‘尖刀’能不能插进去、插得深,关系着咱全师几千号兄弟的命!更是整个战役棋局的胜负手!” 卜广德深知,此战容不得半点闪失。 因此,当他们发现那两顶毫无防备的美军帐篷时,战士们的本能反应是“捡个现成便宜”,缴获装备,立个战功。 然而,卜广德想的却是连长嘱托的山头。 帐篷里的敌人或许是“肥肉”,但一旦交火,枪声势必惊动503高地上警觉的守敌。 敌人一旦有了防备,尖刀排再想偷偷去打突袭,无异于痴人说梦。 任务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这份对全局的清醒认知,压倒了眼前唾手可得的战功诱惑。 卜广德压低声音:“记住,咱们的任务是拿下503高地,不是在这儿‘小猫钓鱼’!” 他刻意用了这个略带土气的比喻,试图缓和紧绷的气氛。 “帐篷里的鬼子,跑不了!可枪一响,惊了山上的‘老虎’,咱们这把‘尖刀’就钝了!” “想立功?拿下503高地,有的是硬仗让你们打!有的是大功让你们立!” 这番话,让所有战士都明白了重要性。 他们想起排长卜广德的赫赫威名,莱芜战役中,他单臂夹着炸药包,顶着弹雨炸毁敌军碉堡。 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他带着全排坚守阵地三天三夜,冻伤减员极少,靠的就是这份超乎常人的冷静与坚韧。 对排长的信任,压下了本能的冲动。 战士们跟随卜广德,悄无声息地绕过那两顶帐篷,继续向503高地潜行。 凌晨两点,503高地完整的出现在眼前。 卜广德趴在草丛里,举起缴获的望远镜仔细观察。 他心中迅速盘算,此时的敌人防御看似严密,但夜战是美军的软肋! 这个时候,正是拿下高地的好机会! 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飞上天空,卜广德猛地挥手:“行动!” 三个战斗小组扑向预定目标,一班扑向左翼暗堡,二班迂回右侧,卜广德亲率三班在正面佯攻吸引火力。 美军哨兵刚发现异动,爆破手早已贴近暗堡!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第一座暗堡彻底化为废墟! 卜广德借着爆炸的掩护,翻滚着冲向第二个目标。 战斗激烈而高效,一个接一个的暗堡崩塌。 当第五座暗堡被炸上天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卜广德疲惫地靠在新占领的战壕里,看着满地狼藉和缴获的六挺重机枪,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然而,还没高兴太久,远处美军的反击部队到了! 生死关头,卜广德大吼:“快!把缴获的机枪架上!换上敌人的钢盔!” 战士们心领神会,迅速伪装。 当美军先头部队小心翼翼靠近高地时,看到的是一群“友军”正懒散地靠在战壕边抽烟。 就在美军放松警惕时,志愿军的机枪突然打出子弹! 这场精心设计的伏击持续了两个小时,美军丢下八十多具尸体仓皇撤退,而尖刀排竟奇迹般地无人阵亡! 这场胜利,完美印证了卜广德绕过帐篷决策的正确。 真正的考验在两天后降临。 卜广德奉命死守280.7高地,美军的炮火将山头反复轰炸,工事被摧毁,伤亡激增。 当观察员嘶哑地报告“三连打光了!”时,阵地上仅剩卜广德和七名伤痕累累的战士。 就在这绝望时刻,他想到了那两顶帐篷! “同志们!跟我去端掉他们的炮窝子!” 当夜,八名勇士背负炸药包,悄然插入敌军纵深。 当他们摸到美军炮兵阵地边缘,看到12门榴弹炮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卜广德低声下令:“目标,炮!别管人!炸!” 当美军的炮兵还在睡梦中时,整个阵地早已陷入一片火海,280.7高地的美军攻势顿时瓦解。 卜广德带领残存的战士,硬是死死顶住了敌人十二次疯狂反扑,牢牢守住了阵地。 他们以完美的战术执行,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开辟了通道。 1951年10月,卜广德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真正的胜利,往往始于对眼前诱惑的清醒放弃。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幕后与前台: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战场)